第五百四十四章南京一日游下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895 字 10个月前

中枢,去辽东四省、乃至是瀛洲二省,或者安西省也不错。尤其是安西省筹拟新建,又接战事,虽地远荒芜,多有危险,可的确是个好地方。”

说着轻叹,又饮一口酒,史可法道:“若非脱不开身,小弟也想去安西省当一知县,上为报国,下图清闲。”

端着酒杯,杨嗣昌皱眉紧紧,片刻后缓缓点头:“安西省,的确是个好去处。宪之一言,让愚兄茅塞顿开。”

仰着头,目光坚定下来,杨嗣昌饮下酒,掷地有声:“西出阳关无故人,愚兄就去安西走一遭,以报圣天子隆恩。也让各处明白,我杨家也是能吃苦,不怕死的!”

安西省拟定筹建,空缺的官帽子太多了,可真没几个人愿意去。一来是气候恶劣,第二就是太远了,远离中枢过久,可能让中枢忘了自己这么个人。第三,就是现在还在打仗,虽有机遇,可也有危险。把命搭进去,再好的机遇也是等闲。

杨嗣昌是行人司司正,史可法这个行人专司叶向高的杂务等于是国相的生活秘书,中枢该知道的事情,他们都知道。

眼光,自然因为站得高,也看得远,没有拘泥于周边一草一木。

说的简单了,以后竞争高层,只能是行人、中书、侍

从、虎贲、御史这五个核心集团,或许还可以补上翰林院及詹事府,不过翰林院和詹事府,会成为上述五个集团的跳板镀金衙门,勉强算是五个核心集团的综合体现。

几杯酒下肚,史可法又是空腹,酒劲上来:“文弱兄屡历各处,眼界甚高。不妨给小弟开解开解,如今如何是好。”

吃着梅楼特有的糖醋花生,杨嗣昌想了想,说:“宪之是锦衣百户,去锦衣卫未尝不是一条坦途。原亲军都督田公,不就跳出亲军局限,总理西瀛一省戎政?这是一条新路子,象征着文武合流。”

田尔耕有个好老子田乐,跳出锦衣卫的局限总督一省,压力并不大。毕竟朝中老一辈人中,也有不少受过田乐的提拔,有基础在。

可其他人不怎么行,杨衰基本上是父子两代就是田尔耕父子的长随,缺乏官场认同。

东厂的刘廷元举人出身,魏忠贤的老乡,以后抱紧皇帝的大腿,安稳致仕就已经很不容易了,给他转业的机会,刘廷元也不敢要。只要失去与皇帝亲密接触的机会,刘廷元绝对不会有好下场。

其外锦衣卫两个指挥同知,许显纯出游西夷,毕竟是武进士出身还是嘉靖皇帝的曾外孙,身上也有皇室的血,

正因为这样可以安稳致仕,却也难总督一地军政。

另一个同知刘侨,与田尔耕一样的路子,都是因为文官父祖的功勋授职世袭的锦衣高官,刘侨的曾祖父刘天和,是嘉靖时期的重臣。刘天和的时代距今太远,无法帮助刘侨转任。

故而,厂卫系统想要向外走出去,只能培养可以得到士林、官场认可的代表出来。一个个成功走出去,形成惯例,其他人也就方便转任。

很显然,世职锦衣百户,拜师左光斗,在相府蒙叶向高看重的史可法,就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

轻拍史可法肩背,杨嗣昌语重心长:“厂卫之中,田公之后又有何人能继?况且,宪之不妨往深想想。锦衣卫这个水泼不入的衙门,怎么好端端的要请调宪之担任北镇抚司第六千户?”

“如今之朝廷,要解决内忧唯有发展,没有时间内斗,再斗下去二百年国祚噩梦便是难逃。厂卫也不愿整日大兴牢狱弄得人心惶惶,这一点从各处赦免罪臣可见一斑。待皇太子诞生,按例大赦;册封皇后娘娘,又是大赦。吃够苦回来的人,你说还有没有心气再内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