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六章大干旱

大明宗室 孤君道 2124 字 10个月前

不只是卢象升,河南、陕西西直隶、甘肃北部、北直隶、宁夏以及山东,三月中旬以后干旱的折子如雪花一样砸到中枢。

侍从司里老人近大半下放,一帮新人忙的只恨少长了一个脑袋。

秦淮河北,山川坛。

巨大的山河社稷图摆在殿中,一名小宦官垂吊在半空,将一道道代表旱情的旗子分别插在北方各省。

朱弘昭抵达后,坐在高阶御座上,俯首盯着一杆杆红色方旗、三角旗,问:“预估后,今年夏收减产多少?不要避重就轻,说最坏影响。”

山河社稷图两侧摆着大椅,左首第一的瞿式耜换了换手里的折本,低头瞥一眼计算后的数据道:“回禀君父,受灾六省,预计米粮等五谷最差会减产四成五;土豆减两成、玉米三成。总计下来,减产约在三成。”

一个省减产三成都是大数据,何况是六个主要省,还连在一起。周边一同受灾的如辽东、长城外几个省,都会受到影响。

眨眨眼睛,朱弘昭问:“六省储粮如何?”

“回君父,山西缺粮约在八十万钧,北直隶缺额,连并输送长城沿线所缺粮秣,最少百万钧。”

一钧五石,折合后世大约一吨。

“近千万石的缺额…说说处置意见。”

朱弘昭看着一处处沿着铁路站点新设立的粮库,基本上都没有满的。他登基以来一直干仗,各种大工程,若没有土豆和外面抢来的粮食撑着,早就崩了。

本来北方各省就不能自足,在有土豆的情况下有了不菲的盈余。可军事支出、工程劳力支持,都已经抵消了土豆、玉米带来的盈余。

此前之所以在连续旱灾中撑住,全靠瀛洲方面输血。现在瀛洲方面彻底崩了,北方失去外部输血,今年又是如此明显的干旱,真真不好熬。

缺的粮可不是指官用,而是民间整体缺粮。如果民间粮食充沛,一场旱灾也无所谓。军事用粮自然是米麦五谷,北方百姓如今用米麦缴税,一家老小全靠土豆、玉米在撑着。

收税上来,再赈济下去,虽然来回倒腾可必须这么搞。官仓里的粮食可以东西调运保证粮食均衡使用,同时官仓里有粮食,才能平稳市价。

北方寻常敢囤积居奇的粮商基本上已经杀绝了,现在

的粮商多是朝中官员、以及皇帝的御商在干。虽然控制在朝廷官员手里,可挣起黑心钱来,一个比一个狠,包括皇帝的御商集团。

瞿式耜清瘦的面容,神情严肃更显的皮包骨头,仿佛就是蒙了一层人皮的头骨:“君父,司里集议后,臣等有开源节流三策。”

“首重开源,请求开放山东军备仓储,近十万钧咸鱼、鱼干能抵三十万钧粮食。”

沿海地区在强制政策下,囤积大量海产作为军用干粮,尤其是渤海周边产量都囤积在山东。这是皇帝最后翻盘的基业,粮食储备非常充沛。

朱弘昭有些不情愿,拿山东军备赈济,万一发生万一情况怎么办?

面无表情,问:“若明年还是如此旱情,这开源又该怎么开?”

山东这十万钧渔产,可是三年时间积累的东西。

瞿式耜抬头:“君父,南方粮秣北调需要月余时间,而眼前青黄不接之际,只有山东有余粮救急诸省。救灾如救火,当速定抉择,不过拖延。否则粮价飞增,非短期内所能制。”

能杀的粮商都给杀了,现在的粮商当真是自己人。不

管粮商是谁的人,逐利的本性就是他们的天性,根本杀不住。

去年北方就是大旱,官仓里能攒下一点应急的粮食根本不可能。现在官仓的粮食,还是去年秋后,调到北方的南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