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架前的话】
这是关于创作《大秦刺客》的一些闲言碎语。
在创作这部之前,我对育碧公司的《刺客信条》系列的世界观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没玩过),又联想到中国古代史上最惊心动魄的刺客故事“荆轲刺秦王”,于是便有了创作一部《大秦刺客》的最初想法。
春秋时代,专诸刺吴王,成就了阖闾东吴霸业;要离刺庆忌,避免了一场兵戈战乱,维护了吴国稳定。战国时代,聂政刺侠累,一人一剑破杀相府重重守兵,为义气和信诺向死而生;荆轲刺秦王,一人独挽狂澜,为挽救即将破灭的国家,虽然功败垂成,却更加荡气回肠。
这些刺客,从根本上来说都归属于游侠群体。
古日本有“武士道”文化,古欧洲有“骑士”文化,古中国则有极其浓郁的“游侠”文化。除了以上这
些惊心动魄的刺客故事,历史上也不乏其他游侠跌宕起伏的传奇。
游侠,按大了说,有战国四大公子这样的“国侠”,他们多好养侠豢士,其府邸网罗了各种能人异士,乃至于门客数千,其中以信陵君魏无忌最具传奇性和代表性;游侠按小了说,更多的是侯赢、朱亥这样的“乡侠”,侯赢出谋划策,朱亥击杀晋鄙,成就了信陵君窃符救赵的美名,成功协助赵国击退秦军。然而也有“乡侠”一朝聚啸风云,成为一代伟大帝王的传奇——刘邦便是凭着在沛县时仗剑任侠、以义气结朋交友,才为日后建立大汉帝国打下了最初的底子。
李白有一首《侠客行》的诗,便是对古代游侠最真实的写照,现辑录如下: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