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上架前的话】

大秦刺客 尾生 1759 字 10个月前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个人最喜欢“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和“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这两句。“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此句脱胎于《庄子·说剑》中的“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写的是剑客高超卓绝的剑术,十步斩杀一名敌人,纵横千里无人能挡,是一种充满了杀气的暴力美学;“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写的则是侠客重信诺、轻生死的万丈豪情,是一种铁骨铮铮、意气勃发的壮士气度。

唐朝也是个尚武成风、游侠大兴的时代。李白以写

诗闻名,有“诗仙”之名。然而李白在《与韩荆州书》中说自己“十五好剑术”,后又相传拜当时的“天下第一剑”裴昱裴将军为剑术师傅,还曾“少任侠,手刃数人”,可见其剑术之不俗。

从游侠文化衍生出的文学作品——武侠,从唐朝《虬髯客》《聂隐娘》的早期萌芽,到明清《水浒传》《三侠五义》的发展,再到近代梁羽生、金庸、古龙新武侠的蔚然大观。武侠的生命力也算是非常之长了。时至今日,金庸仍是武侠文学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现在网络上流行的玄幻、仙侠、修真类,其实骨子里还是继承了武侠江湖那一套东西,只是武力值更高了,但现在大多这类“泛武侠”作品有“武”无“侠”,更偏向描写丛林法则和弱肉强食,如何回归“侠”的本质倒是另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大秦刺客》也是一部基于刺客游侠文化来写的作品,本质上算是武侠,但是没有金庸、古龙作品

中的武功秘籍、江湖门派之类的传统设定,更偏向于描写秦朝那个时代最有可能存在的真实“江湖”——当然这并不是历史的真实,而是文学上的真实——这个“江湖”,是秦灭六国以后,不安分的六国后裔仗剑任侠、密谋刺秦反秦的“江湖”。

任何正史大都是帝王将相的兴亡史,集中于描绘“庙堂”之争,而鲜少会描写到“江湖”。即使是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也不过是开了《刺客列传》《游侠列传》两篇篇幅并不怎么大、细节并不怎么丰富的传记。

我读《史记·刺客列传》的时候,就不禁猜想,荆轲曾在卫国有什么经历?他为什么开始游离?和他论剑的盖聂又是什么人,剑术是什么境界?他又是如何在燕国结识了高渐离?他曾经到底经历了什么人生变故,才会和高渐离、狗屠狂饮于燕国街头,常常感叹人生苦短,泪落满襟?

要写《大秦刺客》,要构建一个大抵可信的秦朝“

江湖”,确实要填补的细节太多了。由于史料的匮乏,注定也无法像写历史正剧那样去写,只能是一个基于历史、又充满浪漫主义想象的先秦游侠传奇。

《大秦刺客》的写作,基于秦始皇一生遭遇的四次暗杀——

第一次:荆轲刺杀于咸阳宫上。时间:公元前227年,记载于《史记·刺客列传》。

第二次:高渐离刺杀于听筑之时。时间:公元前220年,记载于《史记·刺客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