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回到名为“山海经”的群体梦境时,姜若惊讶地发现自己还维持着站立的姿势。
太阳正从不周山的背后升起。红色的光溢出来,勾勒出万物的轮廓,好像山川和大地都在燃烧。天已大亮,云层消失无踪,太阳的威严盖过了一切,光芒过处,诸神退避。
四肢恢复知觉的时候仿佛还残留着灼烧感,但姜若知道那肯定是幻觉。炭化的肢体恢复如初,可树状花纹却像纹身一样烙印在了身上。彼时,姜若还不知道这一天被盖山族的后人命名为“受难日”,在“山海经”文明史中意义重大。
姜若回过头,发现所有盖山人都在看着他,神情各不相同,但远比想象中要平静。对于这些土著,无法抵挡的灾难和随之而来的死亡,大约不是新鲜事。
姜若向他们走过去,用余光清点了人数,还剩七个人,尸体已经不见踪影,不知道是火化还是掩埋了。
“我很抱歉。”姜若说,“如果你们愿意相信我,我会设法补偿。如果你们选择离开,我也不会阻拦。”
盖山人沉默地交换了眼神,最后一起看向三千问,现在他是领头人了。不知道是不是错觉,眼前的三千问依稀已经有了少年模样。
三千问没有接他的话,却问道,“为什么我爸爸这么轻易地死了,你们神灵却无论如何都可以安然无恙呢?”
姜若无言以答,只有沉默。
三千问又说,“可是你事实上是救了我们吧?所以我是不是应该感激,而不是愤愤不平?”
姜若说,“你当然有权力感到不平。”
三千问垂下头,想了一会,然后他终于问,“如果我们留下,你能给我们什么?”
“准确地说,是我能教给你们什么。”姜若说,“种植,纺织,如果我找到合适驯化的物种,还有畜牧。以后还可以教给你们科学,但那大约是很久以后了。也许不在你的有生之年。”
“我并不完全理解你在说什么,”三千问说,“但我们学会了这些,是不是就不用看着族人死去,而只能徒然愤恨了?”
姜若:“即使是神灵,在我们的那个世界,也有很多只能徒然愤恨的时刻。”
三千问低下头,再抬起头,望了一眼远方的山,山峦投下的巨大阴影,笼罩了所有的凡尘蝼蚁。然后他说,“我们留下。”
姜若由此开始了对一个石器时代部落堪称揠苗助长的改造。
有了劳动力,姜若带领盖山族开垦了更多土地,种植目前发掘出来的作物三巨头:玫瑰甘薯,百香荠,和一口菇。灾后重建工作井井有条,黎明时的一片狼藉很快被田园牧歌取代了。
今有两件大事:吃和睡。吃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要考虑在哪睡觉了。
姜若终于意识到,试图在不周山造房子是一个错误。三百多倍的时间流速下,墙体老化速度惊人,无疑是对时间和人力的巨大浪费。他于是痛定思痛,重返人类最古老的生活方式穴居。
挖起土来,姜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盖山人一长一短的臂膀几乎可以说是一种进化残疾。当他们用长臂铲起砂土时,另一条胳膊却不能作为支点,于是要废数倍的力气,且轮棍子一样把土掀得漫天乱飞,姜若只得时时小心躲避,但凡稍不留意,怕是要被他们活埋。
挖地洞也是门技术活,如何防止塌陷,怎样应对地下水渗透,种种皆有讲究。虽则《山海经作战手册》收集了不少资料,但依然扛不住不周山层出不穷的意外。譬如姜若这一铲子下去,挖出了一节滑腻的不明物体。起初他以为是条大蚯蚓,但随着蚯蚓扭动起来,脚下的砂土地竟然开始震颤,随后拱起了一个巨大的土包。
“退后!”姜若喝退想要上前查看的盖山人,他已经意识到地下有一个体型庞大的怪物,那条“大蚯蚓”只不过是怪物的触须。
怪物摆动着受伤的触须钻出地面,露出了全貌是一条沙蚕。
这可不是那种常见的万能钓饵海蚯蚓,而是不周山变异版巨型沙蚕。其实任何生物只要体型够大,都会往怪兽的方向发展,譬如眼前这只沙蚕,小火车一样的身躯长满倒钩,身上的粘液腐蚀性极强,蹭到植物上立刻“滋滋”地冒起白烟,浑身上下写着“一沾即死”。最人的是巨大的口器,长长的触须一摆一摆,越过翻出口外沾满致命粘液的皱褶,黑洞洞的食道深不见底。
原来从蚂蚁的视角来看,平日里串在鱼钩上的虫子也堪比哥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