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眼眸中掠过一道精光,冷冰冰道:“叔玉,这话搁在另外的人嘴上说出来,朕已经是一刀伺候过去了。”
魏叔玉道:“陛下慧眼如炬,圣明无过与陛下,故而臣才敢斗胆说话。臣请陛下,能布置退路,以便于做好应对。夏国来势汹汹,即便臣有所准备,但未必能守住。”
李世民道:“朕不会再撤离。”
说到这里,李世民面露狰狞神情,道:“杜启杀我儿子,更使得父皇自刎,还间接害死长孙无忌。除此外,朕和杜启之间,还有无数的仇恨在。朕不杀杜启,誓不罢休。事到如今,焉能再继续撤退。朕就在玉山这里,组织所有的兵力,和杜启周旋到底。”
魏叔玉道:“陛下,不妥啊!”
李世民道:“没什么不妥的。”
魏叔玉说道:“陛下是征战沙场的老人,自然知道夏国来势汹汹。我们准备后路,那是极为正常的事情,请陛下三思。唯有如此,才能和夏国周旋到底。”
李世民蹭的站起身,直接道:“朕昔日在西域时,和杜启数次交战,都饮恨撤退。后来杜启杀到了长安,朕为了顾全大局,为了保存实力,所以带兵撤退。朕之所以撤退,是迫于无奈,又不得不撤退,所以退到了江都。”
“此前朕立足江都,是因为所有人都还在。所以在江都,一直备战。等到杜启杀到江都,朕又是不战而退,从江都撤退到曲江来。”
“朕一直都避而不战。”
“这不是朕的风格。”
李世民的声音,愈发慷慨激昂,更是透着浓浓的怒意,他说道:“事到如今,朕膝下的儿子都死
了,朕焉能再撤退。叔玉,朕知道你一片忠心,所以不怀疑你,也不处置你。你要劝谏,那就不必。朕如今,不会再撤退。即便死,朕也要和杜启一较高下。”
搁在此前,如果李承乾等人还在,李世民还有一个盼头,而且他继续撤离能吸引杜启的兵力。可如今他的儿子死了,他再无盼头。
李世民堆积了满腔的怒火,要和杜启死战到底,决不罢休。
魏叔玉道:“陛下,兹事体大,还是应该听一听下面众人的意见。故而臣建议,请陛下召集唐俭、房相、魏相,以及其余的众人来议事。正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多听一听下面众人的意见,不是什么坏事情。”
李世民大袖一拂,道:“不必了。”
他说道:“朕乏了,你退下吧。叔玉,你如果不愿意随朕死战,可以离开,朕不会勉强。你魏家一门父子,尽皆忠臣,你父亲为朕效力,你没有必要
一直跟着朕送死。”
扑通!
魏叔玉直接跪在地上。
他以头叩地,道:“臣,誓死追随陛下。若非陛下提携,焉能有臣今日。若非陛下赏识,臣焉能一展抱负。不论逆境还是顺境,不论是什么情况,臣都誓死追随陛下。”
李世民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笑容。
不枉费他如此器重魏叔玉。
李世民摆了摆手。
魏叔玉心下叹息一声,他知道劝说不了了,甚至即便他做了准备,已经做通了房玄龄的思想工作,只要李世民同意房玄龄来,就有房玄龄加入劝说,可李世民主意已定,所以当下根本没有任何的办法,只能黯然退出。
李世民望着魏叔玉离去的背影,心下喟然叹息。他何尝不知道布置退路,是当下最合适的安排,但李世民如今已经不想撤退。
他要破釜沉舟一战。
他李世民,是曾建立赫赫功勋,是驰骋疆场无敌的人。他不是李跑跑,一遇到杜启就跑得快,所以他这一次不再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