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4 章 薛宴惊番外五

这石麓书院规模极大,几人走了一炷香时间,走马观花,仍尚未看完全部建筑。

管事又道:“你们新入门的这一批学子,都要从四书五经重新读起。柢固则生长,根深则视久,基础打实,才能走得更远,你们可不要不耐烦。”

几人恭谨道:“弟子明白。”

能进石麓书院的学子,多有心高气傲之辈,管事便不得不有此提点,见四人态度谦逊,不由满意地点了点头。他哪里知道,这几人自认连三字经都还没学完,哪里会对四书五经有什么异议?

其实沈

翠儿几人心下本也正犯着嘀咕,有些担忧他们会跟不上其他学子的进度。

待这几日新学子陆陆续续报道过后,学堂便正式开了课。

众学子互通了姓名,又难免问起来处,互相攀比了一番曾经进学的书院和名师,得知沈翠儿四人只是从小村子里一间名不见经传的私塾里走出来的,虽然面上不显,但心下难免多了两分轻视。

赵二饭后出去散步,偶然听得有人提起什么“乡巴佬_[”,还有什么“想来不过是将八股格式吃透了,生搬硬套过了县试,再往后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她怔了怔,突然意识到,在这个学子要么非富即贵、要么才名远扬的书院中,他们四个来自小村庄的家伙都可以算是某种异类。

如果她还是当年三青村里的小姑娘,她大概会被这扑面而来且毫无根由的恶意钉在原处,自卑地挪不动步子,然后哭着跑开。

但她已经走过四海,在九州政治最中心的地方行过商,她明白,有些人就是会看不惯自己,就是会散发莫名其妙的恶意,不需要理由,也不需要去探究根源。这是那些人的问题,不是她自己的。

所以她只是怔了一怔后,便重新迈步,沿着原定的路线继续散步,经过院子中央时,对那几位背地里说闲话的同窗点了点头算作打招呼,后者神色颇不自然地回了个笑意。

这日课后,沈翠儿几人凑到一起,其中一人翻着书:“你们说,今日课上所授内容,薛夫子是不是也教过咱们?”

另一人点点头:“其实我准备县试时就发现了,薛夫子教的,大概已经远超过三字经的内容了。”

“会不会是这样?”沈翠儿一拍脑袋,“三字经中不是有‘作中庸,子思笔。作大学,乃曾子。孝经通,四书熟。诗书易,礼春秋’一类的句子吗?你们说薛夫子会不会是……理解错误?以为教三字经的时候,就应当把这些也顺便都教了?”

“……”四人陷入沉默。

出于对薛九的敬爱,几人一致决定,把此事当作薛夫子的高瞻远瞩,而非什么理解有误。

九州最好的书院之一,自然不会只教四书五经,礼、乐、射、御、书、数也统统要学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