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天正、灭绝师太等齐声赞同,都道那一个有才华的,作一首诗词或写一篇文章,悼念阵亡将士。
杨逍、何太冲等,那也是有名文士,可目下却也作不出一部上乘之作来,心中念叨了几句,却不敢念诵出来,自觉不配这干豪杰。
人人冥思苦想。
李晏笑了一笑,说道:“各位,我这里有一句话,大伙听一听,品味品味,看看可不可以。”
张三丰等道:“盟主请说。”
李晏长声吟道:“百载离家别路悠,送君寒浸宝刀头。欲知肺腑同生死,何用安危问去留?策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故园亲侣如相问,愧我边尘尚未收。”
这是明末大将袁崇焕的一首诗。
袁崇焕本意,是为了送别亲友返乡之作,李晏借花献佛,盗用到此处。现在才只元朝末年,朱元璋尚未建立明朝,距离这首诗真正现世的时间,还早了三百余年。
边塞诗中,此诗别出机杼,不写缠绵、悲戚,而是将自己的满腔抱负,江海河流般倾述出来。这首诗可谓慷慨激昂,气势磅礴。
众人轻声诵念,均觉此诗,既抒发了胸臆,又表明了决心,实乃上佳之选。
于是杨逍挥毫泼墨,写就了一张白纸,交于雕刻匠人,嘱咐务必刻于石碑之上。匠人们齐声应是。
说是石碑,其实是一面厚重山壁,上架悬梯,匠人们登高上下。
众人当即返回天水城中。
……
却如李晏所料,陕西、山西两省,二十多天,不到一个月的功夫,便被汉盟两军攻克。
至此,元廷已丢失了五省统治权。
天下情形,已几乎明朗。
占据鄂、湘、赣三地的徐寿辉,乃明教五行旗老人,宣称听受汉盟调令。至于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纷争不断,徐寿辉亦有大将攻城掠地,配合汉盟及当地江湖门派,在元军大力抽调各地支援的情况之下,一如囊中之物,说取便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