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震慑,也是态度。
因为吴争无法承受,在北伐时,背后捅来的刀。
就算在反清复明一面旗帜下,也无法杜绝“友军”捅自己的后背。
这一点,出自吴争对历史中郑成功人心的判断。
在吴争心里,郑成功不是一个可以相互依托的战友,充其量,只是个“猪队友”。
既然清楚这一点,就有了这次战术行动。
是战术,不是战略。
也就是说,吴争并没有南下的念头,这,与马士英等人揣摩的截然不同。
但马士英有一句话说对了,如今的大将军府及辖下子民,需要一个短期的战略目标。
否则,人是会懈怠的,就如钢刀不时时打磨,会生锈。
如果福建没有清军,吴争与郑成功之间陆路相通,吴争或许会选择南下,无论是合并还是吞并,先统一南边,形成一个稳固的后方再说。
但福建、两广清军是无法绕过的坎。
当然,眼下北伐军的实力已经可以与福建、两广清军正面对决,但一旦动了,背面清廷是不会眼睁睁看着福建、两广清军被北伐军消灭的。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吴争只能另想他辙。
从古至今,江南都不是个龙兴之地。
因为无地形险要、无战略纵深,一旦举事,三面皆敌,剩下一面是茫茫大海。
吴争的故土执念,让他无从选择西南或者西北,而且,吴争不认为,自己可以在客场与郑成功争夺东南。
既然选了江南,那就坚定地走下去,至少到目前为止,大将军府的势力可以傲视西、南半壁。
但王一林和张名振的擅自行动,破坏了吴争之前的计划和部署。
吴争能不生气吗?
怕是抡开膀子,大嘴巴抽过去的心都有了。
可吴争还有很讲理的,因为,他视张名振、王一林二人,为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