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公元前47年

维特鲁威傻愣在原地:……这样也可以?

半晌,他才拍一拍后脑,心想:那枚徽章可以让她自由地出入亚历山大灯塔,为什么不能让她也同样地自由出入大图书馆的“禁地”呢?

他一抬头,看见伊南已经置身室内。守门人正一脸古怪的看着他。维特鲁威赶紧加快脚步,走进了这座“宝库”。

这真是一座“宝库”。

维特鲁威迈步进入,只见厅内颇为明亮:屋顶镶嵌着用云母片和小幅玻璃制成的天窗,光线从那里漏下来,照亮了四周墙壁上放满卷轴的书架,书架旁架着木梯,似乎在等待着人们使用。

室内正中的天窗下,放置着一张供使用者的空桌子,旁边是固定在桌上的灯架,用于在晚间的时候放置油灯。

伊南已经站定在这间屋子里,笑眯眯地望着他,并且伸出手,似乎在说:请吧,请随意。

这座建筑维特鲁威来过不止一次,他一直很好奇这里面存放着什么样的书籍,却从未被允许入内。每次守门人都告诉他这里是“私人藏书馆”,未经主人允许,不能入内。

甚至在亚历山大港战役中,这座建筑也一直有人积极而严密地守卫,以防有失。维特鲁威带人救火的时候,这里的人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也一起参与了灭火行动。

今天这座建筑终于向维特鲁威敞开了大门,他没再客气,伸手去架上,随意抽取了一卷羊皮纸绘制的卷轴,缓缓打开。

伊南就在他身边,笑得有些狡黠。

当这幅卷轴在维特鲁威面前一点一点地展开,他突然倒吸了一口气,认出了卷轴上画着的城市:

“这是巴比伦的全图?”维特鲁威问。

图上绘着一座庞大的城市,拥有数座极其宏伟的城门,和一座通天的高塔。一条大河横穿整座城市。维特鲁威一眼就认出,这是迦勒底共和国的首都:巴比伦。

但是他不敢肯定,因为那上面的文字是:楔形文字。他完全读不懂。

“你看看,这两边的书架有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伊南见他面露难色,微笑着向他提出建议。

维特鲁威抬起头,这才发现:这座大厅里书架的设计构造完全是对称的。再细看,连书架上放置的卷轴仿佛都放在完全一样的位置。

于是他迈步走向对面,在刚才相同的位置,抽出了与之对应的一枚卷轴,小心翼翼地打开。年轻人顿时发出一声欢呼:这是一幅完全一样的巴比伦城市全图,唯一不同的,是卷轴上所有的注释都用的是希腊语。

他惊讶地抬头,望着伊南,只见对方正向他点头,证实了他心中的猜想:这是一座,用楔形文字和希腊语两种语言注释的,迦勒底建筑图书馆。

维特鲁威激动地开始寻找希腊语的索引,越看越是激动——只见这里保存了几乎所有迦勒底大型建筑的建筑图纸、力学分析、工程算式。大到巴比伦的通天塔,小到普通城市里居民日常使用的汲水井和排水口……这里竟然都有记载和图样。

“这些……都是真的吗?”维特鲁威语无伦次。

他少年游学时曾经亲自前往迦勒底,在那壮丽的城市面前叹为观止。可是他从未想到他能接触到这些伟大建筑的图纸——更何况,迦勒底的建筑,与他所学,承袭希腊建筑的那一套,无论是从艺术性还是实用性的角度,又很有些不同。

伊南把他带进了一座真实存在的宝库。

“啊我只有一个月的时间——”

维特鲁威想到的第一件事竟然是这一点。他捧着索引,修长的手指在卷轴上点点,已经在心里拟出了一个次序。他迅速搭起木梯,攀上书架,抱了好几卷卷轴下来,堆放在大厅正中的书桌上,开始。

这时,他已经完全将伊南忘在脑后了。

他完全忘了是谁把他带进这座宝库的,忘了自己身在亚历山大图书馆里,他甚至忘记了自己是第六军团的首席工程师,他肩负着军事要职——他已经将一切都抛在了脑后,他完全将自己沉浸在迦勒底那灿烂辉煌的文明之中……

伊南轻手轻脚地走出这座大厅,向守门人低声吩咐几句。

亚历山大图书馆里这座神秘的大厅,是巴比伦图书馆的一个重要备份,除了备份之外,为了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伊南还特别安排,请译者在数十年的时间里,把这些都翻译成了希腊语。

这个备份场所如此重要,以至于伊南听说了亚历山大港战役的消息就直接赶来了。

在此守卫这一份“备份”的守门人已经在此多年,对亚历山大图书馆和整座城市都熟悉无比。不费多少工夫,就将伊南需要的东西都送来了。

身为罗马军中的工程师,维特鲁威除了拉丁语以外,可以非常自如地希腊语的书籍。再加上这又是他本人的兴趣所在,维特鲁威一边,一边随手伸向桌边,似乎想要把看到的一些内容记录下来。

他伸手触及一件东西,一抬头,竟然看见书桌边竟然多出了一卷又一卷的空白羊皮卷。一只盛满了墨水的透明玻璃瓶正摆在桌角,旁边是数支从新到旧,磨损程度不同的羽毛笔——这里的主人太细心太周到,因为不知道他习惯用什么样的羽毛笔,干脆每样准备了一支,一起送了过来。

维特鲁威只感激了一秒钟,下一刻他就又把不相干的念头都抛却,继续狂热地翻阅、记录……他想在有限的时间里,把他不熟悉的内容都读进心里,都做成笔记——

从此他开始了疯狂的废寝忘食的学习。

伊南会定时定点地过来这座藏书室里,牵维特鲁威的手走出这间大厅,看着他狼吞虎咽地吃饭填饱肚子;她也会拉着他的手,带他在亚历山大港岸边走走,吹吹海风——初时维特鲁威只觉得麻烦,虽然他很感激;

但是他很快发现,伊南对那些羊皮卷上的记载十分熟悉,他遇上了任何模糊不清的记载,完全可以问她。

于是,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伊南被维特鲁威“挟持”,被迫加入了他每天的生活。

他是一个非常执着的学习者,眼里容不得半粒砂子。他不容许自己将疑问放得太久,因此伊南从一开始的三餐监督者,逐渐成为了从白天到黑夜的陪伴者。

很快她在这间大厅里也有了一张属于自己的地铺,伊南会在夜深人静时猛地醒来,睡眼惺忪地望着书桌前亮着的明灯。她会看见一个一成不变的背影。

“还是这副老样子!”伊南感慨。

她还清楚地记得希律在巴比伦的档案库里秉烛夜读时的样子。

有时她刚睡醒,一睁眼,就对上一对明亮的琥珀色眼睛,写满了求知欲:“伊南,求救——这一句到底应该怎么解?”

有一次伊南过于迷糊,以至于她揉着眼睛回答:“是,头儿,这就为您解答。”

片刻后,她反应过来——她好像是在迷糊之间,把对方当成了“科研狂魔”丹尼尔。

伊南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前所未有的念头:如果磁场能从远古一直延续到现代,难道……

维特鲁威抱着羊皮卷在等她:“伊南呀……”

伊南依旧在发怔——被她无意之间想到的可能性所震惊。

维特鲁威凑到她面前,认真盯着她:“我能不能再请教你一下……”

伊南:“可以是可以,但你能不能让我先好好地看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