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满足一下好奇心

马车缓缓驶回皇宫。李世民一下车,第一件事就是吩咐宦官去抓一窝蚂蚁,挑出最活泼、最强壮的一只。他担心蚂蚁太虚弱,爬到一半就死了,那可就尴尬了。既然知道了答案,李世民不容许有任何差错。

次日清晨,李世民直接召见吐蕃国使者,再次设宴款待。在礼乐声中,普耶等人在太监引领下进入李世民设宴的宫殿。与上次相似,不少朝廷大臣列席。

普耶等人先向李世民行最高礼,然后在旁边的桌椅上坐下。他们并不急于询问李世民是否解决了问题,那样很失礼,显得对大唐不尊重。因此,酒过三巡后,李世民主动开口。

“普耶使者,三天前的这个时候,朕答应了贵国赞普松赞干布提出的问题,至今正好三天。”

普耶立刻向李世民行礼。

“陛下守信,下臣深感敬佩!”

“敢问陛下,是否有破解九窍玲珑珠之法?”

李世民没有立即回答,反而换了个更舒适的姿势,随意问群臣:“朕给你们三天时间思考,现在有答案了吗?”

普耶: “……”

原来这一切是为了显示陛下对这个问题毫不担忧,直接交给满朝文武去思考。这位大唐皇帝对下属文武大臣确实充满信心。只是不知道满座的大唐臣子能否给出正确答案。

正思索间,“唰唰唰!”一片声音响起。

只见长孙无忌、魏征、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争相起身。

“陛下,微臣知道答案!”

“陛下,微臣也想出来了!”

“陛下,微臣可以!”

这一幕让吐蕃国使者普耶愣住了。什么情况?眼前似乎不是九窍玲珑珠,不是极难的问题,而是金山银山,人人都想抢先挖掘。

喂,你们要不要这么积极啊,能不能给我这位吐蕃国使者留点面子?还有,为什么你们都好像掌握了正确答案,这题真的这么简单吗?普耶顿时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中。

普耶此刻有些恍惚,他离开吐蕃首都时,松赞干布的那番话是不是真的正确?赞普明明说过,这题难度极高,普通人无法解答。

肯定是哪里出了差错,感觉哪里不对劲。普耶挠了挠头,眼神迷茫地看着坐在首席的李世民。看着使者困惑的模样,李世民表面上依然严肃,内心却已笑开了花。和小王掌柜相处久了,他也学会了这些狡猾的手段。

昨天下午,李世民与长孙无忌等人商量后,决定用这个策略来震慑番邦使者。现在看来,这招真是高明,普耶都被吓得愣住了。

李世民见普耶望向自己,轻轻拍了拍桌面。“普耶使者,朕也没想到,他们竟然都解出来了。这样吧,你随便指一个,让他来验证答案的对错。”

普耶看着李世民镇定自若的样子,嘴角不自觉地抽搐。大哥,能不能别这样?我只是个小使者,为什么要这么折磨我,过日子不容易啊。虽然心里抱怨,普耶还是怯懦地指向了长孙无忌。“陛下,请这位来解答如何用细线穿过九窍玲珑珠。”

毕竟其他人看起来都很严肃,不像会说谎的样子。反倒是长孙无忌面带微笑,或许可以试试。

长孙无忌向李世民行礼,然后对普耶点点头。“其实破解这九窍玲珑珠的过程很简单。我资质平庸,比起朝廷里的其他同僚,显得逊色不少。但得益于天子的庇佑,让我灵光一闪,才勉强在当晚想出了答案。”

他的装模作样清新脱俗,令在场者赞叹不已。平时没发现,原来齐国公才是此道高手,深藏不露。

这一番炫耀让番邦使者哑口无言,不知如何回应。连李世民也感到惊讶,原来不只是他得到了王掌柜的真传,长孙无忌也学到了一些精髓。

普耶呆立原地,不知该如何接话。……

长孙无忌看着普耶一脸无助,心中不禁得意。这小子还想和自己斗智斗勇,跑来大唐装腔作势,根本不懂什么是丢脸。

可怜的普耶,在吐蕃也算位高权重,对权谋斗争略知一二。但高原人终究有些淳朴,对长孙无忌的装腔作势一头雾水。

长孙无忌向李世民行礼,并向在座的文武大臣示意。一名太监接过他手中的盘子,盘子里是一只正在爬动的强壮黑蚂蚁。而另一名太监的盘子里,是蚁群中地位最高的蚁后。

长孙无忌示意普耶,然后大声说:“九窍玲珑珠内部虽曲折复杂,有无数路径。但对蚂蚁来说,凭借它们超凡的感知力,穿越这种曲折孔洞唯一的难题就是爬得慢。”

“如阁下所见,我把细线绑在蚂蚁身上,撒些糕点屑在它面前。这只蚂蚁会立刻背着食物赶往蚁后所在的位置。”

“我只需把它放在九窍玲珑珠的一侧孔洞,另一侧放蚁后,再吹口气。半个时辰内,你就能亲眼看到它从另一端爬出来,到时候细线不就顺利串起九窍玲珑珠了吗?”

从长孙无忌开始准备,普耶就已经额头冒汗。听完他的方法,普耶呼吸更加急促。他不是傻瓜,答案告诉他,套进去随便想象就知道这是个必成功的方法。

长孙无忌准备亲自验证时,普耶开口了:“阁下不必验证,你说的方法我仔细想了想,确实可行。而且目前来看,这是唯一可用的办法。”

普耶向李世民深深鞠躬,神情恭敬。“尊敬的大唐陛下,果然大唐人才济济,微臣心服口服。这个问题困扰我们吐蕃多月,赞普日夜思索,却始终不得解。没想到拿到大唐,三天内就轻易解决,真是大国风范。”

“难怪微臣临行前,我带着问题来到这里,并断言大唐有人能解,原来根源在此。”

看着吐蕃使者普耶满脸震撼,对大唐君臣敬仰至极,李世民心中得意。小王掌柜果然是天纵奇才,什么吐蕃野蛮人,什么聪明的松赞干布,在王兄弟面前都不堪一击,只是蛮夷罢了。

当然,他脸上仍挂着和蔼的表情,谦虚地说:“普耶使者不必介怀,大唐人口众多,你们吐蕃人口稀少。出现这种情况还算正常。我看贵国赞普能提出这样的问题,也是个人才,一看就是饱读诗书之人。”

说了几句场面话后,李世民决定乘胜追击。“普耶使者,你说贵国赞普有三个问题,趁着大家兴致高涨,不妨说出第二个问题让我们思考一番。”

普耶点头,撤下九窍玲珑珠,挺直身子对李世民和其他大臣说:“这题是赞普的一个设想,他对这个问题有一个答案,但想知道陛下您又会给出什么答案。”

李世民挥手示意他继续。普耶清了清嗓子,清晰地说:“假设陛下您派出十个人看管一千头羊,在一片草地上放牧一年。只是这片地方经常地震,很容易造成房屋倒塌,人和羊都会被砸死。”

“如果在第一个月,就有一人和一百头羊死亡。”

第二个月又有一人和百只羊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