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明末女将,秦良玉(下)

所以在知晓了自己大宋后面会出这样的君主之后,赵匡胤看明朝的这个亡国之君,是怎么看怎么顺眼。

毕竟不能要求太多,王朝末期肯定问题一堆,解决不了也是正常的。

大唐。

虽然这四首诗做的不错,想来作为当事人的秦良玉一定也感动的不行。

可是……

李世民更加在意的,是另一点。

“1630年,好像是那个崇祯登基后不久。”

天幕上给出的公元纪年法,虽然他们不知道这公元元年是哪一年,不过理解起来还是简单易懂的。

而且很是简便。

“国库已经到了连勤王的军饷都发不出了?”

问题,似乎对于这个大明而言,已经严重到了极点。

“朕记得这个崇祯在位了十七年。”

“发不出军饷,军队腐坏,朝堂上有东林党作怪,京城一日被攻破,北方有后金崛起,国内天灾频发民乱不断……”

“……”

李世民叹了口气,简单的理了理崇祯面对的情况,他不禁感觉,这现状简直是糟糕到了极点。

“一切原因,似乎都指向了朝廷无钱。”

“无钱练兵、无钱发饷,无钱平叛,无钱赈灾……”

“更深层的则是士绅不纳税与朝堂上的官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再兼王朝末年必然整个朝廷系统都全部腐坏,上下其手……”

李世民不禁开始思考,自己如果处在崇祯的这个位置,该如何?

“恐怕也仅有辨别忠奸,制衡朝堂,徐徐图之了。”

既然是钱的问题占主要,那么能够将这个问题慢慢解决,朝廷现状就能慢慢好转。

只是李世民也知晓,和士绅们有着极高利益牵扯的官员们不可能愿意让利。

如此……

身为皇帝也不可能拗得过。

“那就只能再培育一个新的利益集团,让其和皇权捆绑。”

“这也就是那魏忠贤存在的意义。”

“朱由校……兄终弟及。”

“崇祯,在为君者制衡、人性这块,太过理想,不如其兄啊……”

大隋。

“崇祯?”

“像是重振的谐音,不知晓是不是有这其中的含义。”

“这崇祯面对的局面太差了,其兄似乎也只留了一个魏忠贤,难道没有人教他为君之道吗?”

杨坚算是看明白了。

这崇祯还挺努力的,很想做一个合格的君主,但是其政治太过幼稚。

怀抱着杨世民的他,看着天幕上的讲述。

“这秦良玉散尽家资只为救国,真忠臣也……”

杨坚也有些羡慕。

这样的忠臣良将,若是他大隋的该多好。

也不禁思虑起来自己大隋有没有相关的问题。

“江南士绅集团的利益牵扯重大,崇祯这种政治头脑简单的皇帝无法掌握。”

“可朕上位之时,也与关陇集团、北周皇族、江南贵族有所妥协。”

“不知晓会不会成为世民日后继位的重大隐患啊……”

杨坚心中有些担忧。

特别是看到崇祯时期这些利益集团坐大影响朝政。

“这崇祯哪怕一开始不懂,后面被骗的多了,只要不是司马衷那样的傻子,肯定能反应过来。”

“其文人皆可杀的遗言也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后期没有做出改变的缘故,很可能是文官集团坐大无法改变……”

【1634年,张献忠的农民军攻陷川东重镇夔州,秦良玉率军赶到,张献忠不战而走。】

【半路刚好遇到了回四川的马祥麟,被秦良玉母子夹击大败而逃,可尽管秦良玉有一腔报国热血,却依旧无法拯救行将就木的大明王朝……】

【公元1646年,南明隆武帝派使节专程赴石柱,加封秦良玉为太保,太子太保衔,封忠贞侯,两年后,秦良玉在石柱去世,享年74岁。】

评论。

【天下皆知花木兰,无人忆我秦良玉。】

【马千乘可能是唯一一个可以在战场上喊老婆救我的人。】

【秦娘娘位极人臣 忠贞侯 太子少保 光禄大夫 四川总兵】

【石柱的骄傲】

视频讲完了,天幕随便翻了翻评论。

天幕下的万朝观众们还没有回过神。

这样的忠臣良将也无法拯救大明,令不少此刻正处于明清交汇之际的文人名将们不禁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