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明末女将,秦良玉(下)

南明。

李定国面上露出回忆之色。

“崇祯七年时,本王随义父退走湖广,便是因为这位秦老将军……”

“崇祯十三年,本王于竹菌坪几乎全灭剩余的三万白杆军。”

“只可惜,不能与其并肩作战。”

虽然这也与明朝指挥问题,以及……白杆军精锐在连年征战中损失过多导致新兵素质不足等缘故。

可也算一战证明了他的领军能力。

只是……当初的敌人,确是现在的同僚。

李定国还是不禁叹息。

倘若秦良玉尚在,白杆军尚在,大明如此局面,对上满清,还能多上几分胜算啊。

“不过本王并不后悔。”

“若不是天灾不断,朝廷官员腐朽贪婪,本王恐怕还在陕西种地。”

“若不是建努入侵,掠我财富,杀我子民,本王恐怕此刻还在与义父反明。”

命运,或许就是这样。

所以,对于秦良玉这位明朝的重臣忠臣。

李定国更多的,是前半生的警惕和后半生的敬重吧。

大清。

再生气也拿天幕没有办法,生气过后乾隆反倒是冷静了下来。

虽然他对于天幕上的一些介绍秦良玉功绩而贬低他大清的事情感到有些不满,不过总体上……

“秦良玉的确是前明难得的忠臣良将。”

“朕意,我大清官兵,也应该学习这样的精神。”

秦良玉为大明流尽最后一滴血。

那么大清的官员们,将领们,也应该为大清流尽最后一滴血。

乾隆从不害怕天幕宣传明朝的忠臣良将。

只是……不要宣传什么屠杀,什么异族入侵,什么剃发易服。

更不要老是将那些华丽的汉服展示在天幕上。

汉服和长袍马褂哪个好看,他会不知道吗?

可是百姓愚昧,只要不让他看到他们就不会清楚。

可是天幕老是宣传这些东西,他很是不喜欢。

“除发辫问题为原则性,其余的可以适当跟随天幕调整。”

乾隆已经逐渐意识到,这天幕的一举一动带来的剧烈影响。

尽管到目前为止,认同他们统治的汉人越来越多,可是依旧有相当数量的人将他们视为异族,一有动静准备造反那是常事。

天幕的出现,播放一些不利于大清统治的东西,无疑会加大这种人的数量,这是乾隆所不能接受的。

“长袍,马褂可以适当放宽一些,若自行加入一些汉族元素可以不必追追究。”

“但是八旗不得更改。”

“天幕所讲述的我大清屠戮之事不得传播,书籍,文字等一经发现一律处死。”

“发辫可以适当放宽至天幕那样的……”

乾隆早就发现了,天幕上的清朝发辫,比他大清当今留的长的多!

他自知无法与天幕抗衡,毕竟这么大一块屏幕广播,说句话比他这个皇帝传的都远。

既然如此,那就尽可能的降低不利的影响吧。

堵不如疏,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他也就捏着鼻子认了。

毕竟不认又有什么办法呢?

总不能去撬开看天幕的人的脑壳,看看他们咋想的吧?

乾隆倒还好,此刻的康熙真的是要疯了。

他真想砸了这天幕。

他的统治可不如乾隆那时候如此稳定。

“讲这么多有什么用,还不是被我大清统一了天下。”

“也不知道在这里煽动民众造反有什么好处。”

“哎……”

天幕如此赞誉明朝忠臣,无疑是成了许多求名之人的愿啊。

毕竟,只要为大明反清而死就能获得一个美名,许多不在乎生命但在乎名声的人,真的很愿意为大明赴死。

大明。

朱由检此刻激动的心尚未平静下来。

即便天幕结束,他脸上的笑容也没有消散。

看向身侧的史可法和袁崇焕的眼神都因为心情好的缘故,变得灿烂了许多。

他铿锵有力的声音,像是抓住了什么有力的抓手,变得轻松自在了许多。

“来人,传朕旨意,召秦良玉,入京!”</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