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回家的张六斤为了兄妹几人的生计不得已重操旧业,又回到了原先靠担卖柴禾和卖粽子度日。
妹妹秀霞的病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已经彻底好了,她主动承担起在家做饭洗衣服的责任,为了帮张六斤减轻压力,她还和兄长学习起如何包裹粽子。
兄妹三人又回到了父母刚去世时生活状态,靠着张六斤在外面挣得几个小钱只能勉强做到填肚子,日子虽然过得很艰辛但是兄妹几人都觉得很知足。
张六斤看到街上有人挑着担子在卖桃子、苹果等水果,生意比自己卖柴禾要好的多。他跟一个在街上经常担卖水果的老汉混熟了,便把自己拿来卖钱的粽子送几个给老汉吃,和对方套近乎,跟他打听水果市场的行情。
老汉吃人嘴短,时间长了他对张六斤这小伙子也有了好感,便将这其中的门道讲给了张六斤。
老汉说卖水果讲究一个季节性,如果是刚下来的时令水果,生意好的时候一担能卖到四十文钱,遇到某种水果热卖的季节,因为卖水果的贩子多了,那就只能卖到三十或者二十多一点儿,如果自己进到卖相不佳的果品时便只能贱卖,一担最少的时候他只卖出过十几文。
张六斤在心里盘算一番,就按照水果贱卖的行情,一担只能卖到十几文钱那也比自己走街串巷担卖柴禾要强。
虽说卖粽子也能挣到钱,可是十分消耗时间成本。他把米买回来后,福堂和秀霞会帮着将米淘洗干净,自己和秀霞两人用粽叶将一个个粽子裹好后再上锅蒸煮,一通操作下来很是累人。
张六斤拿定主意,自己也要去卖水果。
他对自己有信心,毕竟在洋县税务局上班之前,彭科长曾经介绍自己在他朋友的水果行当过几天学徒,客人们喜欢吃什么水果,如何跟顾客推销紧俏水果,他还是学了些门道的。
说干就干,张六斤挑着扁担,提着两个箩筐去县城里面寻找水果贩子。
张六斤来到市场看到叫卖的水果贩子人还挺多,眼下是九月份,市场上的梨、橘子、柿子、苹果、葡萄、猕猴桃等果品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
今年的雨水比较好,以梨子最为丰收,张六斤决定先批发些梨子来卖,就当是自己先试试水。
“叔,你这梨咋卖呢?”
老汉看到有客人来了,赶忙热情招呼,他对张六斤说道:“看你要多少,你要的多,价钱就便宜,你要买的少,价钱肯定就高。”
“你这梨甜不甜,好吃不?”
老汉从摊上拿了半块梨子削好皮递给张六斤,“我这梨绝对没麻达,水气大的很,你吃了就知道。”
张六斤接过老汉递过来的梨子,咬了一口,确实很甜,并且肉质细腻,香甜多汁。
“嗯,确实好吃。”
张六斤咂吧着嘴说道。
“哈哈,那肯定没问题么,我老汉种了一辈子的梨,还能骗你娃不成。”
卖梨的老汉问张六斤要买多少,张六斤拎起自己手里的箩筐,意思装满。
老汉猜张六斤一次性买这么多梨子回去肯定不是自己家里吃,因为梨这种水果在家放的时间长了就会变软,口感没有刚采摘下来吃起来那么脆了,他估计眼前这个小伙子应该是个卖水果的二道贩子。
老汉说:“你买的多,我就给你便宜点儿,这装满的话你给我六十文钱。”
张六斤撇着嘴对老汉说:“哎呀好我叔哩,你这是给我上惑呢是不,刚才我在市场都转了好几圈,人家给我说要五十文,我都嫌贵哩,要不是看你的梨成色比人家好,我转身就走了。”
张六斤这是在虚张声势,他压根儿就没有在别家询问价格,他在老汉这里是来试试水,比对一下价格而已。
“小伙儿,叔给你说,五十文我这梨你拿不去,我这梨绝对比其他人卖的要好的多,县长都在我这儿买梨吃哩。”
价格没有谈拢,张六斤说他再去其他摊贩那里看看,卖梨的老汉告诉张六斤他肯定还得回来。
张六斤挑着箩筐继续游走在市场里,接连问了好几家卖梨的,对方报出的价格和刚才那个老汉相差无几,有的甚至还要贵出一两文。
张六斤又询问柿子、葡萄还有猕猴桃的价格,这几样水果的批发价格比梨子还要贵。张六斤在心里琢磨,自己是第一次卖水果,进价太高可能卖不出去,况且柿子和葡萄这种水果不能久放,万一没有卖出去会砸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