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捐献诊所

六斤的归途 李皮皮 4839 字 5个月前

张六斤回家后把自己独自关进书房,重新对计划做了大量调整。

夜已经很深,昏暗的煤油灯下张六斤还在冥思苦想中。妻子惠珍将房门轻轻推开,她手里端着杯热茶放在了张六斤的案桌上。

“咋了,还是没写出来?”

张六斤抬头看到是惠珍不知何时走了进来,他将钢笔压在草稿纸上,揉了揉有些酸胀的眼皮,在椅子上长长伸了个懒腰。

“你咋还不睡呢,娃都睡了?”

惠珍告诉丈夫,邠蕊和邠志两人都已经睡下,她是看到书房里的灯还亮着不放心过来瞧瞧。

“唉,叵烦得很,材料改了几遍了还是不行。”

张六斤把最近筹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跟妻子讲了一遍,他知道惠珍向来不关心外面的事务。张六斤此时只是想找个人说说心里话,他现在没有丝毫的灵感。

惠珍确实如张六斤所了解的那样,听完丈夫的诉说后她对张六斤说的预算、设备之类的词语都不是特别明白,只是从丈夫的语气和肢体动作中了解到他现在正在为这些东西而发愁。

“你说的这些我听不太懂,你过去成天给我说做人做事要把握大趋势,不要光盯着眼前的碎事,大男人心里要有抱负。大道理我不懂,我光知道这些年你开诊所给咱屋赚了些钱,我不想你太累,够咱们一家子吃喝就行了。”

夫妻俩在书房说了会儿话,惠珍对张六斤说时间不早了,她先去休息。

“不要熬的太晚,你现在不是过去三十几岁的样子,要注意休息。”

等惠珍走后,张六斤又一个人坐在椅子上,看着眼前的煤油灯发呆。

几天后的下午,张六斤给培训班的学员们讲完课程后他带着已经修改好的材料,跨上自行车再次来到了王九志的办公室。

“老哥,这是我最新修改的材料,我给你拿了一份过来,你帮忙给看看,另外我有个想法要跟你说说。”

王九志把张六斤递来的材料收好,问对方有什么想法可以直言。

“我想好了,我准备把我经营的同仁诊所无偿捐献给国家,多余的钱可以给医院添些设备和药品。”

张六斤的话让王九志感到十分震惊,他望着张六斤,彷佛要从对方的表情上察看出对方是一时激动而做出的过激行为,还是真的是下定决心将自己的产业捐给国家。

“九志哥你不用这么看着我,我跟你说真的,我已经考虑了很久现在国家正是困难时期,我跟娃他妈商量后决定把诊所捐献出去,就当我为国家做贡献了。”

“哎呀自新,我真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你真的……真的太伟大了!”

王九志因为激动,所以说起话来显得有些结巴,他问张六斤为什么会忽然有如此打算。

“天地之大德曰生,这是我小时候我父亲经常教育我的一句话。他说行商之道首先是要守信,其次心中要有大义,最后才是商人图利。我没有啥大本事为国家做贡献,干脆就把诊所捐献出来,我自己也好释放精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张六斤对王九志说张家自曾祖父起便以行商为营生,后来他父亲张怀民和自己这两代人以开医馆为谋生之本,但仍然改变不了行商坐贾的本质,所以他想改变。

“自新,你这是大义,仅凭这点老哥我就自愧不如。你放心,此事我立即向县委、县政府领导汇报。”

出乎张六斤的意料,捐赠诊所这一行为很快便引来县城老百姓和同行的议论。

有人说张六斤是深明大义之人,能够做到舍小家为大家,是商贾中的模范代表;有人则在背后说张六斤实际是言不由衷,商人投机倒把的惯用伎俩而已,利用捐献诊所的行为在向新政府表明自己的忠心。

总之在这个时期张六斤背后的各种议论层出不穷,褒贬不一。张六斤没有理会这些声音,他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不在乎外界对他的评论。

惠珍对丈夫的行为表示理解和支持,只要他内心舒坦,一切就按照丈夫的意志行事。张六斤的岳父强老汉听闻此事后对自己女婿挑起了大拇哥,是逢人便夸。

“我这女婿不是凡人,一般人没有他这样的胸襟。”

政府对张六斤的诊所接收过程很是顺利,他们将可用的医疗器械设备搬到了即将建好的中心医院,诊所的房产也一并被政府无偿征用。

“王哥,这事我事先没有征求你的意见,单方面做主把诊所捐了出去实在对不住你。这是当初诊所开业时你入股投的资金,我今天还给你。”

张六斤把装有银元的包袱推到王老板面前,又被对方给推了回来。

“哦,就你张福庆心中有大义,别人都是唯利是图?你也太小看我王有生的为人了。”

王老板生气地对张六斤说道,他让张六斤把钱收回去。

“这些年诊所已经给我赚回了成倍的回报,我也赚够了。以后的天下是你们这些年轻人的,你好好干吧。”</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