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安市城合战

多年以后勇冠三军的薛仁贵,是在安市城下开始自己的传奇故事的。那时的他已经三十岁了,出身于河东望族薛氏的他,蹉跎到了而立之年,始终一事无成。直到天子亲征辽东,招募关中、关东良家子为兵募,才给了薛仁贵一次机会。这是千载难逢的建功立业之机,各家子弟全都挤破了头想要入伍,薛仁贵靠着关系拜谒了行军总管张士贵,最终如愿以偿地成了张士贵麾下的一员大头兵。

攻克辽东城之后,唐军稍事休整,又继续向着东北方向的白岩城挺进。薛仁贵也在军中,但攻城这样的苦活累活,自然不能动用他们这些宝贵的良家子弟兵,突厥、铁勒的部族兵承担起了主攻的任务。

白岩城是一座建在水边的山城,居高临下,险峻异常。突厥兵在可汗李思摩的带领下徒步登山,迎着守军的箭矢而上。李思摩不幸中了流矢,受伤后被抬下阵来。李世民亲自来到突厥军营看望李思摩,还亲口帮他吮血。听闻天子亲自下嘴为可汗吸血,突厥、铁勒等部的参战部队大受鼓舞,拿出了加倍的劲头攻城。

此时,乌骨城守军派一万多人前来救援白岩城,来到了城外不远处。契苾何力率领八百骑兵,拦在狭长的山道口上,迎头回击。他骑马挺身冲入敌阵,高句丽军枪刺如林,契苾何力腰部中枪,血流如注,被人救下之后,勇气更盛,简单地一包扎,然后再次跃马上阵,带着骑兵继续冲锋。

狭路相逢,胆小的怕胆大的,胆大的怕不要命的,高句丽军虽然强悍,熟悉地形,但面对唐军骑兵疯狂的冲击,终于承受不住压力崩溃了。契苾何力一路追击,狂追几十里,一直追到天黑看不见才停下来。

援军全都被击败之后,李世勣指挥唐军继续猛攻,抛石机里一颗颗巨石向着城头夯去。最终,白岩城主孙代音感到胜利的机会渺茫,派人出城向天子请求投降。听说天子将唐军的旗帜交给白岩城的使者,让他们一旦投降,便将唐朝旗帜树在城头上。

知道白岩城准备投降,包括薛仁贵在内的大多数唐军小伙伴们都不乐意了。因为高句丽人投降,可不仅仅意味着唐军不用再努力攻城了,还意味着大唐将给予白岩城以体面,城中的守军和居民都会被文明对待,从而幸免于城破后的劫掠。可这怎么行呢?打了这么多天的城池,眼看着要城破,高句丽人却在这时要求什么体面,可将士们当初托关系、托人脉好不容易从了军,一是为了建功立业,二是为了赏赐和战利品。唐军已经是一支仁义之师了,向来只取钱财奴仆,不做那些屠城之类的事情。要是拿下白岩城之后,天子因为体面而不准军队劫掠,那这么多天的攻城不就白干了嘛?

行军大总管李世勣将军立刻表示不同意,带着几十个全副武装的甲士气势汹汹地来到天子銮驾前请愿,说出了薛仁贵等一线战士们的心声:“士卒们之所以冒着枪林箭雨攻城,不外乎想得到敌军手里的财物;如今白岩城眼看就要打下来了,怎奈何就要接受敌军投降,寒了战士们的军心?”

听说主将李世勣做了这样的事,薛仁贵也不禁为他捏了一把汗——带着甲士闯到天子这里上访,要是碰到气量小一些的皇帝,那就是逼宫、兵谏这样的重罪了。好在当今天子毕竟非同一般,当即下马,向着李世勣等人解释道:“将军说得是,但纵兵杀戮,朕终究于心不忍。要不这样,将军麾下有功的将士们,朕用府库的钱财来赏赐,如何?”说起来,就是用天子的私房钱来赎买整座城池百姓们的身家性命。

这个方案,是各方都能接受的结果,毕竟只有天子一个人吃亏。随即,白岩城头竖起了大唐的旗帜,全城军民终于向唐军投降。而天子也遵从自己的诺言,用府库的钱财奖赏攻城将士们,薛仁贵也拿到了颇为丰厚的一笔。

但赏赐终究没有劫掠让人刺激,薛仁贵和战友们都期待着下一场战役——领军主将已经许诺了,下一场战役,胜利后保证会有一次痛痛快快的抢劫。

下一站就是安市城了,在那里,命运之神将亲吻薛仁贵的额头,但此时的薛仁贵却丝毫不知。

六月十一日,天子李世民从白岩城出发,向着南边的安市城(今辽宁营口附近)进军。六月二十日,大军抵达安市城北,前军刚刚抵达安市城,就立即发起了攻击。而就在此时,渊盖苏文派遣北部傉萨高延寿、南部傉萨高惠贞率领高句丽、靺鞨等族十五万联军,前来援救安市城。傉萨这个官职,相当于高句丽的一方军区统帅,南北军区傉萨皆出,就表示高句丽已经发动了倾国之兵。而此时安市城的唐军,满打满算也不过三万多人。

面对五倍于唐军的高句丽人,李世民却是成竹在胸,虽然他之前没有和敌军交过手,但却把他们的动向算得明明白白。在李世民看来,高句丽军的对策不外乎三种:利用地利之便,与安市城守军汇合之后,据险防守,让唐军顿兵在坚城之下,逐渐消磨士气,这是上策;看到唐军之后,掩护城中守军,趁着夜色悄悄撤走,这是中策;而不自量力地拿着十五万大军与唐军三万人硬刚,这就是下策。李世民对长孙无忌等人说道:“以他们这些人的水平,必定会选择下策,与我们硬碰硬。那就看着他们被唐军擒获好了!”

把十五万人攻打三万人说成是自不量力,大概只有李世民才会有如此底气。

高句丽军果然选择了第三条方案,准备与唐军决战。既然如此,李世民也早已经为高句丽人选好了战场。高延寿、高惠贞的大军从东南而来,要穿过从鸭绿江到安市城的连绵数百里的千山山脉。这里遍地都是山地与河谷,大军难以展开,就算高句丽军有十五万人,战斗区域就只有狭窄的几里地,也很难形成战场上的优势。

为了确保高句丽军能顺利到达安排好的战场,李世民还命阿史那社尔率领一千多突厥兵不停地骚扰引诱。看见装备简陋的突厥兵,高句丽军不由得哂笑起来,以为唐军都是如此不堪一击,于是沿着通往安市城的狭长河谷一路直追,一直到了安市城东南边八里开外的六山山口前。在这里,唐军主力三万人已经等候多时。高延寿等人也是身经百战了,看见前方的唐军,于是也在六山脚下沿着山谷结阵,由于山谷太过狭窄,十五万人形成了延绵长达四十余里的连营。

和以往数次大战之前所做的一样,李世民带着总参谋长孙无忌等人,连同数百骑兵登上高山,就近查看高句丽军阵的情况。看着山下的景象,李世民君臣心中了然,胜利已经可以说是牢牢掌握在手中了。高句丽大军将所有的兵力都安排在了这段四十多里长的山谷中,只要堵住山谷两头,那三万唐军就可以轻轻松松完成对十五万敌军的包围。

这时,李道宗提出了一个更为大胆的想法:趁着高句丽人以倾国之兵来战,后方必然空虚,他可以带着精兵五千南下,直驱高句丽首都平壤城,彻底搅翻高句丽的大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