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陛下要离婚

这样的改变,既是李治经历劫难之后的自我成长,也是因着武昭仪带给他的力量。武昭仪虽然是一介女流,但是英姿飒爽,生气勃勃,给李治带来了全新的精神世界。从此,李治不再因为照顾面子而客气地对待王皇后和萧淑妃,将他全部的宠爱都集中在武昭仪身上,对王皇后和萧淑妃愈发地冷淡起来。

王皇后的舅舅,担任中书令的柳奭也因为王皇后失宠而感觉不安,试探性地提出了辞官,解除中书令的职位。想着如果天子仍旧看王皇后一分面子的话,就会好言相劝,继续将他留在中书省的岗位上。

没想到的是,李治二话不说,干脆地同意了柳奭的辞呈。

而柳奭解职事件也给了李治启发:或许他全面掌控朝局之路,可以从后宫开始做文章。后宫虽是天子私事,但一举一动都牵扯权力关系,而后宫恰恰是李治的主场,从主场开始行动,自然更为稳妥。

做一个怎样的大文章呢?李治深思熟虑之下,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他要离婚了!

王皇后没想到,她亲自招来的武昭仪,确实是帮她压住了萧淑妃的风头,可连她自己的地位也受到了威胁。

这一年,武昭仪的第二个孩子出生了,是个女婴,也许是万年宫那场山洪时受到惊吓、动了胎气,小公主非常虚弱,过不多久便夭折了。可从此之后,宫中开始疯传起了“皇后杀死了小公主”的谣言。谣言煞有介事地说,小公主在王皇后探望过之后,便突然夭折了,十有八九是王皇后嫉妒武昭仪得宠,就趁着看望之机亲手扼杀了这条年轻的生命。

这件事情,王皇后百口莫辩。她没有杀死小公主的动机,如果是个皇子,王皇后也许还会动一动心思,可她何必要杀死一个对自己的利益没有威胁的小女孩呢?其实王皇后并没有受到正式的指责,流言却发疯般地传播着,让她根本没有自我辩解的机会,这让王皇后百思不得其解。

她确实不可能明白,因为她对自己出身门第的骄傲,注定让她不会注意那些传播谣言的宫人们。她不知道的是,自己随口的呵斥、无心的羞辱,会给别人带来多大的恨意,而这些对自己有恨意的人,都悄悄地被武昭仪收揽了,如今遇到这起并非空穴来风的谣言,所有被武昭仪笼络的宫人们都成了行走着的“水军”。

这件事情传到了李治这里,李治怒道:“后杀吾女!”就算王皇后哭着向李治谢罪辩驳,可王皇后又怎么能证明自己没有干这件事情呢?

从此,天子李治便动起了废后的心思。他要和王皇后离婚,改立武昭仪为后。

夫妻关系,是五伦之首,离婚自然非同小事。民间家庭的和离,只要夫妻双方达成一致意思之后,写下文书就可以了。但是天子之家,皇帝皇后这对夫妻是天下人的道德垂范,怎么可以说离就离?更何况,皇后不仅仅是皇帝的妻子,也是国家女性官爵中的一级,是有正经编制的,废后自然不同于寻常夫妇的离婚。

按照唐律和典籍,如果有七个理由,丈夫可以依法休妻,断绝婚姻关系(称为“七出”),但都是没有子嗣、作风淫乱、不事舅姑这样一些了不得的大事。就算天子要废后,那也应当有一个正当的理由吧。

李治仔细研究了唐律,钻研礼法典籍,终于灵机一动,找到了理由:王皇后至今生不出孩子!如今的太子李忠,是宫人刘氏所生,由王皇后来抚养而已。这不就满足了合法休妻七个条件中“无子”这一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