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陛下要离婚

永徽五年(公元654年)三月,大唐天子李治带着他宠爱的武昭仪,连同一班大臣前往万年宫。万年宫就是当年隋朝的仁寿宫,由杨素、封德彝督造,修造在群山之间,风景秀丽,冬温夏凊,规模宏大,宫殿极尽奢华,后来改名为九成宫,有大书法家欧阳询的九成宫碑在此。到了如今,万年宫已经是唐廷领导班子集体疗休养的胜地。在这里,李治可以抛开后宫里相看两厌的王皇后和其他嫔妃,与他心爱的武昭仪一起过夫妻一般的二人世界。而群臣也能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办公,休闲工作两不误。

五月的一天,山上下起一场暴雨,没人预料到,这场暴雨在夜晚竟然引发了山洪暴发,整个万年宫的居住者们熟睡之际,大水夹杂着泥石流汹涌地冲向万年宫的北门。

在大自然的绝对力量面前,任何人都是无助的,守卫的将士见状全都四散逃走,要不是值班的右领军将军薛仁贵冒着擅闯宫禁之罪,拼死登上宫门,踏着大门的横木拼命呼叫,惊醒了李治和武昭仪,后果简直不堪设想。被惊醒的李治连忙带着武昭仪狼狈地逃出宫殿,他们刚刚爬上高坡,想要喘息一下的时候,就看见洪水冲进了寝殿,整座宏伟的万年宫顷刻间变成了一片汪洋。

这场洪水,造成了三千人丧命。李治死里逃生,难免会感到生命的无常,而对于自己的人生,也有了新的思考。

李治这年二十七岁,先帝太宗在二十七岁时,已经先后攻灭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立下惊世功业,成了万众敬仰的军神。一样是二十七岁,李治却只不过是靠着父亲垂爱而将皇位传给他,坐在帝位上,却处处受限于长孙无忌等执政大臣,自己无所作为。幸好后宫有武昭仪在,但整个后宫还是被王皇后和萧淑妃争得乌烟瘴气,不让他省心。李治死里逃生,更感觉到了生命的脆弱,他的身体并不好,年纪轻轻就有了白发,父亲和哥哥李承乾、李泰都英年早逝,也许自己的寿命也不会太长。他决心一定要在有限的生命里,真正干出一番大事来。

而要干大事,就要将权柄重新拿回自己手里,做一个真正大权在握的皇帝。

他的舅舅长孙无忌曾是他最依赖的人,靠着长孙无忌在朝中坐镇,李治才坐稳了他的皇位。但是时移世易,长孙无忌的权倾朝野,此时已经成为李治通向真正的权力巅峰道路上的绊脚石。

这几年,朝政在长孙无忌等贞观旧臣们的主持下,治理得一切如常。非但“如常”,而且平静得几乎反常,贞观朝曾经盛况空前的大臣谏议,此时已经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如水一般平静的朝局,一切仿佛都在长孙无忌等人的掌控之下。李治多次鼓励百官谏言,但应者寥寥,百官都说,如今有贞观遗风,一切都好,没什么可以再劝谏的。

但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住在太极宫里的李治听不见,看不见,只能凭着对朝臣的信任,相信外面的百姓真的安居乐业。然而,万一真的是长孙无忌等人蒙蔽了李治,把情况都压下不报,又会有怎样的后果?

大唐立国只有三十多年,和以往的北周、杨隋的国祚长短并无区别。前面这几朝,都是皇亲国戚夺取了皇位。改朝换代的最大风险,从来都是这些帝国所仰仗的贵戚们。长孙无忌会不会是下一个杨坚、下一个李渊?谁也无法回答这个细思极恐的问题。

所以李治就在五品以上官员参加的朝会上说到:“当年先帝在世时,五品以上的官员上殿劝谏终日不绝,难道只有如今这个时候没有大事情发生吗?为何诸位都没有事情报告?”话里既透着对如今朝局的不满,也带着一丝担心失去权力的恐慌。

面对天子的疑问,整个朝堂回应的是一片沉默。不论是否为长孙无忌的羽翼,朝臣们都没有吭声。

只有一个从六品的雍州参军薛景宣大胆地上书劝谏,劝谏朝廷几个月前大兴土木,修造长安城的外郭墙,说当初汉惠帝修长安城不久就晏驾了,如今又在造城,必有不利的事情发生。这封谏言写得很没有水平,而且还乌鸦嘴般地暗示修了城墙之后皇帝会有不好的事情,宰相于志宁等人一直认为,薛景宣胡言乱语,建议诛杀。

但这一次,李治少有地批驳了宰相们的奏议,下令赦免薛景宣。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谔谔。在满朝朱紫贵胄全都一言不发的时候,是这个六品小官大胆地站了出来,要是连这个好不容易才等到的谏言者都砍了,那李治还要鼓励谁来大胆直言?

李治一向都是一个性格温顺的人,他因为这样的性格被先帝选为太子,也因此被群臣赞一声“仁君”。温顺的外表就像是李治用来保护自己的外衣,李治很喜欢裹在这一层外衣里,来获取他人的认同和爱戴。然而渐渐地,李治身边的人们也都感觉到,这位年轻的帝王开始变得强硬起来,不再是过去那个乖宝宝,开始会对朝臣说“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