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如一首交响乐进行到了最后的乐章,最终的这场战役高潮迭起,扣人心弦。
乾封二年(公元667年)九月十四日,李勣率领大军攻占新城,留下契苾何力率领一部分军队驻守,以牵制新城附近还未肃清的敌军,自己率领主力继续南下,准备与刘仁轨率领的南路军南北夹击,在平壤汇合。——这是乐章的开篇,四平八稳,旋律上与第一乐章相呼应(太宗第一次征高句丽时也选择了类似的作战方略)。
随后是精神抖擞的中板——李勣南下之后,连战连捷,攻下了十六座城池,连当年太宗顿兵数月的安市城也顺利攻克。其他乐器也跟着加入乐章,水军总管郭待封率领大唐海军从鸭绿江入海口登陆,作为先头部队,向着平壤城移动。
然而就在这时,乐曲进入了一段紧张的变奏——奉命守在新城的契苾何力由于想要多获取功劳,率领大部分守军离开新城,借着前面李勣的胜利,跟着攻占了八座城池,继续向前要与李勣军汇合,逐渐接近鸭绿江北岸。这差点让辽东的唐军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新城的防御由于契苾何力的离开而变得空虚,高句丽的渊男建瞅准了唐军防御的空档,果断出击攻打新城,而这时的新城,只有留守将领高侃、庞同善不足万人的守军。如果新城失守,那前方李勣大军的补给线就会被切断,唐军可能会陷入当年隋炀帝第一次征高句丽一样全军覆没的危险境地!
危急时刻,乐曲中激扬的长号响起——勇将薛仁贵前来救援新城,率军果断出击,成功击败了渊男建。渊男建率兵败退,新城守将庞同善、高侃乘胜出城追击,在金山(今辽宁本溪附近)与高句丽军遭遇。唐军出战不利,正要向后撤退之际,正值薛仁贵抵达战场,并带领本部兵马将高句丽追兵拦腰切断,最终大败高句丽军主力,歼灭五万余人。金山之战,唐军大获全胜,基本控制了鸭绿江以北的区域。
接下来,乐曲进入了一段悠长的慢板——李勣让元万顷作《檄高丽文》一篇,震慑敌国,但文章似乎没有经过好好审查,其中一句“不知受鸭绿之险”被渊男建看到,回复了一句“谨受命”,即刻加强了鸭绿江沿线渡口的防务,唐军因此不能渡江,与高句丽军相持起来。向平壤进军的郭待封也由于缺乏补给,停留不前。随后,高句丽的冬天来临了,彻骨的严寒下,唐军并没有撤退,而是留在辽东,等待春天的到来。
终于,春风吹又生,冰雪融化,二月到来。大唐帝国财大气粗,倾国之力维持着漫长的补给线,支持十几万大军度过了整个冬天。乐曲进入热烈的快板——李勣派薛仁贵率军两千人进攻扶余城(今吉林四平),在城下大破敌军,歼敌万余人,随后攻克了扶余川四十余座城池。渊男建大惊,遂派劲旅救援,却在行军路上遭遇李勣所部的阻击,几乎全军覆没。至此,高句丽军的野战精锐基本被消灭,整个高句丽的战局基本已经确定。
旋律走向庄重缓和的壮板,这是为最后的狂欢作准备——各路大军一起向着平壤进发,沿途的高句丽军拼死抵抗,但在唐军的绝对力量面前,都一一被粉碎。八月,契苾何力所部率先抵达了平壤城下,李勣、薛仁贵、刘仁轨以及新罗军等各路大军相继抵达,高句丽的灭亡已经没有任何悬念。
唐军包围平壤城月余,高句丽王高藏只得让渊男产率领首领九十八人,持白旗向唐军请降。渊男建继续坚持拒守,但城中早已经失去了抵抗的信心,唐军在城中的内应打开了城门。总章元年(公元668年)九月,平壤城终于被攻陷。耗时二十多年,花费两代人的时间,大唐终于战胜了这个东海之滨的劲敌。
这出交响曲到达了鼎沸的极急板,全曲在嗡鸣的欢腾气氛中结束。
大唐帝国的疆域,也在总章元年(公元668年)达到了极盛。
李勣返回长安的时候,首先按照天子之命,带着俘虏高藏和泉男建(渊男建已经为了避高祖的名讳而改姓为泉)来到太宗皇帝的昭陵献俘,以告慰太宗皇帝的英灵。离开昭陵之后,全军身着鲜丽的铠甲,军容齐整地进入了长安城。城中凯歌高奏,为得胜的将士们举行了盛大的凯旋仪式。上一次李勣经历这样的凯旋,还是在当年太宗擒灭王世充、窦建德的时候,只不过四五十年过去了,这一次的凯旋仪式上,李勣已经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从一个浪迹无形的关东游侠,到名震天下的名将,李勣用了六十年。灭高句丽之战也是李勣一生传奇经历的一个终章,幸得有上天眷顾,李勣在老骥伏枥之时,还能执掌帅印,最终大破敌国,完成三代君臣们的夙愿。
总章二年(公元669年),李勣加封为太子太师,位极人臣。但高句丽这场战争似乎也已经耗尽了李勣的精力,李勣随后便一病不起,并在这年十二月与世长辞。
天子为李勣的去世而悲痛哭泣,下令辍朝七日,册赠李勣为太尉、扬州大都督,赐谥号“贞武”,陪葬昭陵。下葬当日,李治亲临未央宫故城,登上宫楼为他送葬,望着灵车痛哭。李治命令百官送葬到未央旧城西北,所筑的坟依西汉名将卫青、霍去病的先例为准,仿照阴山、铁山及郁督军山建筑,以此表彰李勣击败突厥、薛延陀的功劳。
李勣和李靖二人,是大唐立国初年最富盛名的将领。和老天爷赏饭吃的军事天才李靖相比,李勣虽然天赋稍显逊色,多年来行军作战时偶尔也会出现差错,但李勣做到了普通人能达到的成就极限,从大唐立国之战起,李勣经历了大部分的战争,并成长成了威名赫赫的天下名将,无愧于这个时代。</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