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惊变再起玄武门

姚元崇此时五十四岁。家世显赫、少有才名的他年纪轻轻就步入了相位,并且还是张柬之等人的举荐人。他是个做事滴水不漏的人,担任宰相六年,既赢得了女皇的信任,也受到同僚的尊重。出于对官场天生的敏感,他一年前就嗅到了朝廷中暗藏的危险。长安四年(公元704年),姚元崇以母亲年迈为理由,请求去职,辞掉了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相王府长史的职位,到灵武道领兵防御突厥,其实就是想要远离朝堂上这些变幻莫测的是非。

但这件事情,他终究是避不开的。姚元崇宰相职位的继任者张柬之,还有相王府长史的继任者袁恕己,全是革命策划五人核心小组的成员,明眼人用一只眼睛都能看出姚元崇与这个五人小组千丝万缕的关系。

当姚元崇在朝中之时,他既是相王李旦班底的首脑,为他联络朝臣;又是宰相班子的实际领袖,同时负责传达相王李旦的意思,帮助李旦在暗处左右朝政;他还兼着夏官尚书(兵部尚书)的职务,对周廷军务了然于胸。姚元崇这几年,已经为李唐再度复辟做好了一切准备,如果没有姚元崇,要张柬之等五人小组从零开始起手干,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在关键时刻,姚元崇外调到了灵武道(今宁夏银川),不插手政变计划——这也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一方面,姚元崇是女皇武曌一手提拔起来的宰相,对女皇的感情也很深,如果说为相王李旦筹划,重新振作起亲唐势力,是为了国家的大义,那么不直接插手政变计划,则是姚元崇为自己保留下的最后一点小节。更何况,政变这件事是一把双刃剑,发动政变的大臣以后如何面对新的皇帝也是一个问题,姚元崇还是选择了不去趟这滩浑水。

另一方面,姚元崇北上灵武道,也是为了李唐宗室准备的一条“B计划”。万一张柬之等五人核心领导小组最终失败的话,姚元崇将会为李唐宗室做好最坏的打算:保护太子和相王西入关中,建立根据地。驻守在灵武道防御突厥的边防军,则将成为护卫关中的力量,在姚元崇的指令下回师长安,保护这两位大帝最后的血脉。

所以,姚元崇回到神都之后,婉言谢绝了张柬之等人要他进一步参与政变计划的请求。他把自己的位子放在第二条防线上,如果最坏的情况发生,他就会发起行动,留住大唐的最后一点火种。

虽然姚元崇最终没有像张柬之等人所期望的那样,参与到五人小组的计划中,但一切工作还是顺利就位了。

在东宫,桓彦范、敬晖谒见了太子李显,秘密呈奏了他们的计划,从稳住南北衙禁军,到入宫诛杀张氏兄弟,都交了个底,并且得到了太子的首肯。

在安定郡王府,太平公主和丈夫武攸暨已经分别和武氏宗亲们达成了一致,武三思、武攸宜等武氏宗亲全都支持这场政变,当然前提是要保证他们在政变后应得的利益。

在后宫,以上官婉儿为首的宫人们也都提前做好了准备,宫外的风吹草动,由她们负责隔绝,务必使张氏兄弟察觉不到危险的异动。

舞台已经搭好,演员开始登场。

正月二十二日夜,张柬之、崔玄暐、桓彦范以及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等人立马驻足于洛阳宫城的玄武门外,他们的身后,是五百名精锐的羽林飞骑,铁甲齐备,秩序森严。他们的面前,玄武门的城楼高耸,门后的洛阳宫殿重峦叠嶂,高大而幽深。

大门“吱呀”一声缓缓打开了。张柬之等人终于略微松了口气,李多祚、杨元琰确实都是忠实可靠之人,此时如约打开宫门,任由政变军进宫。他们进入玄武门之后,张柬之立刻让李多祚、李湛以及驸马王同皎前往东宫,迎接太子入宫。</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