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武周时代不如当年的大唐,谁想大唐光复之后,连当年的武周都不如。
朝臣们之所以对武三思如此言听计从,主要还是因为李显能力不足。如果李显有足够的能力和权威驾驭五王,就不会放任武三思将他们虐杀,而是会把他们留在朝中——让武三思和五王势力相互制衡,李显自己在一旁看戏,岂不美哉?
废黜在房州的十四年,对李显的政治生涯来说是空白的,他没有像弟弟李旦那样留在洛阳,根本没有机会培植自己的势力。回到洛阳后,他也被严格监视看管起来。这几年李显留在朝中,虽然从皇太子变成了皇帝,但是对于外朝的掌控,仍然只能通过武三思的力量来行事,因为外朝的宰相们根本不给他面子。
李显能找到的突破口,除了武三思,就只有内廷。他从皇太子时开始,就悄悄结纳了大量的宫女、宦官,从他们那里获取一些内部情报,同时指挥他们做一些小事情。神龙元年(公元705年)的政变,也是靠着他笼络宫里的人,才把武则天寝宫里的消息封锁得这么彻底,导致武则天直到听见羽林飞骑闯宫时才惊觉异变。
这件事情之后,李显奖赏了很多有功的宫女和宦官,封宫女为诰命夫人,封宦官为外朝的官员。其中有一个名叫叶静能的尚衣奉御,不仅在政变中有功,还会一些奇门妖术,李显很感兴趣,想要封他为国子监的祭酒,也就是朝廷最高学府的校长。但任命这么重要的官职,按照大唐制度,肯定要经过中书门下的充分讨论、草拟诏书,然后加盖玉玺,制作诏敕,才算正式任命。然而宰相们并不是很给面子,都不同意这个任命。可李显铁了心要让叶静能做国子监校长,于是自己亲笔写了个敕书,直接下达给有关部门。
有关部门都傻眼了,敕书虽然是皇帝亲笔写的不假,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假冒公文。经过合法程序的诏敕都是加盖了红印的,而皇帝的这封敕书,只有皇帝的签名而已。虽然有关部门在李显的施压下最终认可了这种做法,但“墨敕”的出现,是对原本就已经很脆弱的三省六部决策制度的一种破坏。
而且叶静能是宫人身份。李唐自建立以来,十分注意防止东汉时外戚、宦官专权带来的恶果。宦官和外戚本是皇帝加强自己权力的工具,但有时也会带来严重的后果,那就是破坏朝廷原本的治理法度,导致政治上的黑暗。即使是永徽年间要对付权倾朝野的长孙无忌,高宗皇帝都没有扶植过宦官势力,甚至也没有让皇后武则天的亲戚们干预朝政。但李显并不像他父亲这般克制,只要是可以为自己所用、帮助他增强权力的人,他都毫无顾忌地任用,就像二十年前他火线提拔自己的岳父韦玄贞一样。不只是叶静能,还有其他受宠信的宫人,李显都任命他们担任了朝廷要职。
也就是从这时开始,宦官开始逐渐参与朝政。并在几代人之后,成为朝廷与皇权最严重的隐患。
一同被李显提拔起来的,还有宫廷的女官们,其中最重要的一位人物就是大名鼎鼎的上官婉儿。上官婉儿自武周时期就为女皇草拟诏书,神龙政变中,她也在隐秘的角落发挥着重要作用。李显登位之后,便让她继续原来的职位,并通过她来壮大内廷势力,与外朝的宰相们抗衡。更可喜的是,上官婉儿正逢妙龄,李显于是纳她为妃,封为婕妤,之后又加封为昭容。武三思就是被上官婉儿引荐给韦皇后、然后与李显搭上线的。
在神龙年间复杂的朝廷关系里,上官婉儿穿梭其中,促成了不少密室里的阴谋。她曾因为犯错而被武则天处罚,在脸上刺了字。那一方脸上刺字,如同一块金字招牌,伴随着盛装华服的她,行走在门阀当中。
神龙二年(公元706年)十月,朝廷正式将都城迁回长安,再次大赦天下。这座古老的都城迎接着皇帝的到来,但城中的百姓却不知道将来的天下究竟姓李还是姓武,抑或属于其他的什么家族。
长安北边的乾陵,那座属于则天皇后的石碑依旧空白,冥冥之中也在昭示着如今变幻不定的局势。</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