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年(魏黄初元年)
正月﹐曹操死﹐曹丕袭爵﹐嗣为丞相。
十月﹐曹丕称帝﹐是为魏文帝。废汉献帝为山阳公﹐汉亡。建国号魏﹐都洛阳。
魏吏部尚书陈群制定九品中正制。
221年(蜀章武元年)
刘备称帝﹐是为汉昭烈帝。国号汉﹐世称蜀﹐都成都﹐以诸葛亮为丞相。
刘备率兵东进﹐攻孙权。夷陵之战爆发。
孙权接受魏国封号﹐称吴王于武昌。
223年(蜀章武三年)
刘备死﹐太子刘禅继位﹐是为蜀后主。诸葛亮辅政,遣邓芝使吴修好﹐共抗曹军。南北对峙格局固定。
224年(魏黄初五年)
魏文帝曹丕攻吴﹐至广陵﹐临江而还。
226年(魏黄初七年)
魏文帝曹丕死﹐太子曹叡继位﹐是为魏明帝。
228年(蜀建兴六年)
诸葛亮兵出祁山攻魏﹐魏国破蜀军先锋马谡于街亭。此后两国在西边战事不断。
229年(吴黄龙元年)
吴王孙权称帝﹐是为吴大帝。国号吴﹐迁都建业。
230年(吴黄龙二年)
吴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万人船队过海达夷洲。
234年(蜀建兴十二年)
诸葛亮卒于五丈原﹐司马懿取得对蜀战争的巨大胜利。
238年(魏景初二年)
司马懿攻辽东﹐杀公孙渊于襄平。
239年(魏景初三年)
魏明帝曹叡死﹐齐王芳即帝位﹐太尉司马懿﹑宗室曹爽辅政。
240年(魏正始元年)
玄学开始产生,以何晏、王弼的“正始学派”为代表。
248年(魏正始九年)
嵇康寓居山阳竹林,吸引志同道合者清谈。竹林七贤形成。
249年(魏嘉平元年)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杀曹爽﹑何晏﹐遂专魏政。
251年(魏嘉平三年)
魏都督、扬州诸军事王凌于淮南起兵反司马懿﹐兵败被擒自杀。
252年(吴太元二年)
孙权死﹐太子孙亮即位。
253年(吴建兴二年)
吴孙峻杀诸葛恪﹐任丞相﹑大将军﹐督中外诸军事﹐专吴朝政。
254年(魏嘉平六年)
司马师废曹芳﹐立高贵乡公曹髦。
255年(魏正元二年)
魏镇东将军毋丘俭在寿春起兵讨司马师﹐失败被杀。
257年(魏甘露二年)
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起兵讨司马昭﹐次年失败被杀。
258年(吴太平三年)
吴丞相孙綝废孙亮为会稽王﹐立孙休﹐是为吴景帝。孙休杀孙綝。
260年(魏甘露五年)
曹髦率军讨司马昭失败被杀﹐司马昭立曹奂为帝﹐是为魏元帝。
263年(魏景元四年)
司马昭命邓艾﹑钟会攻蜀﹐后主刘禅降﹐蜀亡。
264年(吴永安七年)
吴景帝孙休死﹐孙皓立。
265年(晋泰始元年)
八月﹐司马昭死﹐子司马炎继相国﹑晋王位。十二月﹐废魏主称帝﹐是为晋武帝。国号晋﹐都洛阳,史称西晋。
司马炎大封宗室诸王。
266年(晋泰始二年)
晋罢农官﹐所统悉属郡县。至此﹐曹魏屯田前后70年。
272年(晋泰始八年)
夏天,东吴镇守西陵的步阐投降晋朝。晋吴展开西陵战役,东吴大将陆抗顶住了晋军的进攻。
279年(晋咸宁五年)
西晋以贾充为大都督﹐大举分道伐吴。
280年(晋太康元年)
晋灭吴﹐统一全国。
西晋颁布户调式﹐包括占田课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户调按九品混通的原则征收。
从太康元年到太康十年的十年被艳称为“太康繁荣”。
290年(永熙元年)
晋武帝司马炎死,晋惠帝司马衷立﹐立贾充之女贾南风为皇后。晋武帝杨皇后父杨骏辅政。
西晋以刘渊为匈奴五部大都督。
291年(元康元年)
贾南风杀杨骏﹐又杀汝南王司马亮及楚王司马玮﹔八王之乱开始。
296年(元康六年)
氐人齐万年起兵于关中。
298年(元康八年)
关中连年饥荒﹐巴豪酋李特率流民入蜀。
299年(元康九年)
江统著《徙戎论》﹐提出将氐﹑羌等族徙离关中。
300年(永康元年)
赵王司马伦杀贾南风。
301年(永康二年)
张轨据河西﹐求为凉州刺史。
赵王伦废惠帝自立﹐齐王司马冏等起兵杀伦﹐惠帝复位。司马冏专政。
四川流民起义大爆发。流民推李特为首﹐起兵于绵竹﹐进攻成都。
303年(太安二年)
李特入成都﹐旋为益州刺史罗尚所杀。李雄再攻下成都。
张昌﹑石冰起义爆发。五月﹐张昌起义于安陆﹐占据江夏﹐攻襄阳﹐别帅石冰东进。
304年(永安元年)
李雄称成都王﹐建成汉。
匈奴刘渊在左国城即汉王位﹐建国号曰汉。十六国开始。
河间王司马颙逼晋惠帝西迁长安。
305年(永兴二年)
右将军陈敏于历阳起兵造反,建立楚政权﹐一度得到江南世族支持。陈敏叛乱持续到307年才为陶侃所败。
306年(永兴三年)
东海王司马越部队挟晋惠帝还洛阳。
晋惠帝中毒而死﹐弟司马炽继位﹐是为晋怀帝。八王之乱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