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直接告诉我,现在弓箭坊,把箭矢的价格提到多少了?”
“现在价格相较之前,涨了足足一倍,昨天还是七十两银子卖一百支箭,估计是接到风声,知道朝廷派人来管控,今天又涨到了八十两银子,还有往八十五两上涨的趋势。”
宋景急的满头大汗。
曹亮果然连这么重要的事都没了解,要他怎么相信,曹亮能想出来了集箭四千的办法。
他却不知道,曹亮想的要更长远。
若吴国长期侵扰定海关一带,区区四千箭矢够用多久?
拔草,当除根才对!
这个宋景巡抚,还有衙门的官员,倒是知道体察民意,弓箭坊涨价五两这样的事都登记在册,是个细致的文官。
但眼光太短,身在局里,看不清事情的本质。
“天下商贾,皆为利来,皆为利往。”
“宋巡抚,你觉得让我去谈判,那些坊主最多能把箭矢的价格降下来多少?”
“这……”
宋景犹豫半晌,竟是被这一句话给问住了。
“哪怕降价一半,一百支箭卖四十两银子,四千两银子也不过只能买区区一万支箭。”
“定海关多少水军?降价又如何?我们用得起吗?”
三个问题直击宋景痛点。
曹亮说完,又带着竹竿和乌龟准备出门钓鱼。
“宋巡抚,你和苏瑶姐的出发点都错了,此事不需多虑,听我安排,我自有办法。”
宋景想着他毋庸置疑的命令,想了很久,想不明白。
所有的猜疑最后变成了一声长叹。
自有办法?有何办法?
可,曹亮说的话一针见血。
宋景只能祈求,希望御史大人最好不是夸夸其谈,不然若是敌军来犯,整个县的百姓就要遭殃了。
苏瑶眨巴两下眼睛,习惯性歪了下脑袋,眼神中满满的困惑。
她现在也看不懂曹亮到底想干什么。
九江县的钱家。
钱峰,赵成,两位大腹便便的弓箭坊坊主齐聚一堂。
喝过茶后,琢磨着如何应对朝廷派来的御史。
“听说前段时间出了箭矢押运途中被烧一事,朝廷这次派遣来九江县的官员,肯定少不了要跟我们俩接触。”
“那又如何?每年都有朝廷命官来逼迫我们降价,在我们两家面前,还不是只能灰溜溜夹起尾巴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