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所目前进行的几个项目涉及到各种技术和子系统,哪些能卖,哪些不能……
卢育英表面上并没有什么反应,只是示意旁边工作人员也从旁边132厂的工作人员去搬来一个登机梯,但是在内心中还是忍不住评价到。
可是然后呢?
看着对方这次的架势,绝对不只是再买一批歼7那么简单。
那是要加到多深?
十号工程?
“唔……”
而且还涉及到航空技术领域的合作,那就更加敏感和麻烦了。
显然,这是准备敞开亮话的意思。
它属于早期的单脉冲雷达,性能属实比较抱歉。
但无论如何,事已至此,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先不说可靠性问题是否完全解决了。
因为没有应用脉冲多普勒体制,虽然纸面探测距离也有30多公里,但是截获距离、探测精度、抗干扰……
杨慧梅是一名外贸专家,她并不太懂飞机。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现实情况,****空军的作战经验,尤其是空战经验极为丰富,而且大多数时候都是在以弱敌强,绝不是虐菜刷出来的战绩。
不过还有另外一层考虑是卢育英没说的。
当年因为急缺外汇,加上歼7M还肩负着开辟海外市场打出口碑的任务,所以能用华夏币换美元的事情哪怕亏本也可以捏着鼻子干。
例如之前出口****的歼7MP就应用了不少国外技术,要是按照官方汇率核算成本的话甚至是亏钱的……
“如果您认为歼7MG的性能仍然不足的话,我们目前有一种即将完成设计的歼7深度改进型号,通过把机头进气改为下颌进气,腾出了安装一部直径600mm雷达的能力。”
卢育英深吸一口气,朝着代表团的方向走了过去。
如果不是一个十分偶然的机会,让他通过一篇论文联系到救兵,大大降低了飞机的开发成本,恐怕这个深度改进型都未必能走到最后。
“明年年底之前?”
“这位是航空工业蓉城飞机设计所的卢育英总师,负责了多个歼7飞机改进型号的开发工作。”
这也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总之谈判进度就这么僵住了,一直到今天。
无论对于中方还是巴方来说,连带着的风险也要成倍增加。
一直到前年,也就是1994年,因为受美国制裁导致采购F16无望的巴方才重新开始了正式的谈判。
毕竟如今军队还在勒紧裤腰带过苦日子,整个军工部门都严重缺少订单,甚至需要搞军转民产品以维持生计。
在数次暗示卢育英长话短说快点结束均告无效之后,杨慧梅只好直接开口打断了他:
“卢总师,我看这一次代表团里面有不少巴空军的飞行员,不知道能不能让他们坐到机舱里面亲身感受一下?”
“新飞机的机翼从过去的大后掠三角翼改成双三角翼,内翼后掠角57°,外翼后掠角42°,并增设了前后缘机动襟翼,换装了涡喷13F发动机,机动性能相比之前的老型号提高了至少三分之一……”
虽然已经比80年代最艰苦的时候要好上不少,但各方面的资金都仍然是紧巴巴的。
“不仅这一次,之前贵国在进行超7项目谈判的时候,提出的要求也很模棱两可。”
拉蒂夫的开场方式非常独特:
“在因为年龄太大而停飞之前,我飞过的最后一个型号就是由你们设计的歼7MP战斗机,在当时,那绝对算得上是一架相当不错的飞机。”
要是重新按照巴方的技术要求设计一架新飞机,那这个工程量,以及成本就要大得多了。
因此卢育英便按照最开始的计划,带着拉蒂夫,以及他身后浩浩荡荡的一个差不多四十人的代表团向132厂的总装车间走去。
只能说是解决了有无问题,相比于更早的204雷达,总算是能实现锁定目标并引导攻击的能力。
为首的一名军官也走上前来。
所以需要更加深度的合作模式。
“它也可以通过贵军已经装备的歼7P/MP系列战斗机进行升级得到,区别仅仅是雷达的口径限制从600mm减小到520mm,而飞行性能甚至还会提高。”
“哦?”
拉蒂夫的眼神果然亮了起来。
今天有点忙,不知道还能不能再加一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