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1章 一点小问题

“我曾经尝试利用设计M88-3和SeA650两款发动机的经验,对高压压气机的一部分转子叶型做出修改,结果发现很多参数哪怕稍微调整一点,都无法实现二级风扇和三级风扇的兼容,哪怕只考虑适配三级风扇的情况,也几乎没有特别明显的升级空间。”

当初为了提高推重比,常浩南在完成3-7-1-1的基础核心机结构之后,又给涡扇10A/B减去了一级风扇,变成了相对不太常见的2-7-1-1构型。

类似的操作在人类发动机设计史上虽说不是第一次,但为数不多的先例都不算太成功。

比如使用后置风扇的涡扇5。

能像涡扇10这样全程不出任何乱子的,实在比较罕见……

……

当发动机以最大转速运行了30分钟后,后台检测室里爆发出压抑已久的欢呼。

第一轮启动测试并不包括加力燃烧室的部分。

因此,在两台发动机达到并维持了一段时间军用推力之后,对于动力部分本身的测试就算是告一段落。

如果是寻常型号,那么后面就只要等到入夜之后再把飞机拖回总装车间,检查测试过程是否造成了什么隐患即可。

但歼20和涡扇10G的组合,却还有一项额外的任务。

杨韦又一次来到话筒旁边,向楼下的操作员下达了新的指令:

“向燃烧室内注入电离种子气体,启动等离子体发生器!”

很快,状态显示器上标着Ar字样的指示灯由黄转绿,代表高压氩气已经开始注入等离子体发生器。

两台涡扇10G喷出的尾焰颜色似乎也略微加深,就如同加力燃烧室被打开一般,呈现出更加明显的蓝紫色。

只是光芒还没有那么耀眼。

“打开磁控装置,工作方式……默认一。”

对于这套等离子体隐身系统,杨韦还稍有些不太熟练。

实际上,如果对每一种飞行状况下的等离子体控制策略进行精调,那么鞘套的分布效果还能更好。

但显然不能指望战斗机飞行员一边开飞机一边在座舱里写代码,所以只能按照典型状况预设四种默认控制方式,然后自动或手动切换到最合适的那一种。

其中默认一,就是对应正常的平飞状态。

果然,2003号机的尾部迅速泛起一层诡异的淡蓝色辉光。

而在红外成像仪中,代表着高热辐射信号的纯白色区域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由尾翼和腹鳍向前部机身方向蔓延。

“等等,这个红外信号……”

杨韦的双手猛地紧握成拳,但还是忍住了叫停测试的冲动。

一方面是相信常浩南的计算,另一方面也是相信自己的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