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老李头负责,姜小梨放心地去其他村里收。
她骑着车穿过村里,看见刘旺和他媳妇正在往拖拉机里搬嫩玉米。
看样子是想拉到外面卖。
刘旺媳妇看见她,高声说道:“这天下可不是只有她一个人聪明,若兰说了城里人可稀罕这种鲜玉米了,我们拉上一车去卖,挣的肯定比他她多。”
姜小梨笑呵呵地说:“那提前恭喜你发大财了。”
刘旺媳妇得意得哼了一声。
姜小梨还有一句话没说,小心聪明反被聪明误。
林若兰那个大小姐,根本不了解市场,她说的话也有人敢信。
这个时候的城里人基本上都是农村出去的,老家都有几亩地,真想吃了可以回家拿。
每年的这个时候鲜玉米到处都有,还真不是太稀罕。
要是换个季节或许还行。
就像冬季或者春季,要是有鲜玉米卖,还是能赚不少钱呢。
就东阳县目前的条件,是根本种不出反季节的蔬果的。
还有一点,若是卖鲜玉米能挣钱,县城周边的村子早就卖起来了,还轮得的到姜沟村。
就这来回的油钱就够他们受的了。
姜小梨笑笑骑着车走了,她没义务提醒别人,就算提醒了,别人也不一定会听。
就让他们自己去撞撞南墙吧。
姜小梨现在主要还是收蝎子,毕竟现在是蝎子活动最频繁的时候,再等一个月蝎子就慢慢少了。
因为知道抓蝎子可以挣钱,不少人都参与了进来,近的地方抓完了就去远一点的山上。
中国的底层老百姓最不怕的就是辛苦,他们坚信勤劳可以致富。
姜小梨还收了些决明子和枸杞。
枸杞都是野生的,又大又红,生吃酸酸甜甜的,后味儿有些发苦,晒干了之后又有点像葡萄干。
一个大爷提着一篮子大疙瘩出来,“姑娘,这个能卖钱吗?”
姜小梨拿起来看了又看,她才疏学浅,中草药材更是才入行,确实看不出来。
“这是什么?”
“这是茯苓啊,能煲汤用的,应该还是一种药,我儿子领着我去城里看病的时候我看到了。”
姜小梨倒是听过茯苓,不是有一种糕点叫茯苓糕。
只是她拿不准这大疙瘩是不是。
“大爷,这样吧,我拿一块回去问问,要是能收,我下次来给收了。”
大爷同意了,姜小梨拿了一块放到车上回去给老李头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