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书云奋笔疾书,记得笔记本刷刷响。
“如果带有分析,我需要看到切实的数据,而不是‘我觉得’,给你们一个月时间,人手不够就提。”
“李总,您目前有思路吗?”白书云问道。
“简约。”李颜说道,“qq是年轻的,我们就做一个全年龄的。”
“那跟这两个公司的合作……”孙淼话还没说完,就听李颜叹了一声:
“我来。”
其他问题,基本都是涉及“资源”问题,所有既得利益者不会轻易松口,能让他们感兴趣的唯一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更能挣钱的未来。
偏偏这些人里的大部分又害怕改变,对“可能”影响他们未来的东西保持着高度警惕心。
在他们眼里,未来科技的李颜最大的标签就是“狼子野心”。
就例如李颜准备做的网约车,打车软件这东西,刚开始肯定要依托于出租车公司。
只是提供一个接单平台,多给他们一些客源。
这么看对于出租车公司来说,肯定算是好事,现在私家车拥有量越来越高,平时出行的人要么选择公共交通,要么就自己买辆车,少有靠出租车的了。
原因无他,坑。
出租车坐的人越少,司机就越要狮子大开口或者在打表上边动手脚,一群司机聚在既有出行需求又没有公交的地方,天天就等着宰些大鱼。
越是如此,坐的人自然越少,所谓恶性循环。
搞着搞着也就成了僧多肉少的局面,司机们也越来越扎堆聚在飞机场、火车站之类的地方,就看谁有能耐拉倒客人。
刘立伟亲自对接的出租车公司,甚至新北这边还给面子,有个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陪同。
结果越聊越糟心,出租车那边要未来科技的平台免费提供也就算了,还拒绝了由平台定价的说法,非要坚持自己达标。
急得刘立伟现场就争了起来,出租车就是没生意才要宰鱼,现在给他们一些正常的单子,就该把价钱回归正常水平,形成良性循环。
最终换来出租车公司的某位分管领导双手一摊:“那我们啥都没赚到,搞个屁。”
刘立伟在会上讲这个故事,讲得脸色又变成猪肝色。
结果李颜只是挥挥手:“这个你解决。”
看来不是什么值得让李颜上心的问题。
这反而让刘立伟有了解决问题的信心。
“骆飞,你这边完全没问题是吧?”李颜主动问道。
“呃……”骆飞向来比较内向,李颜多此一问正是因此,“目前技术上……基本没啥难点,光是搞个架构出来很容易。”
白书云一听都有点着急,眉头微微皱起,想张口说话又觉得不妥,就这么纠结起来了。
“书云有话就说,开会有什么不能说的?”李颜朝他点了点头。
“现在技术上没难点,主要还是因为推进速度慢。我不是说孙工刘工那边拖累了进度,不要误会,就是一种客观现实。这几个软件,难点恰好基本都是‘兼容’问题,到了把地图、支付、其他公司开发软件接进来的时候,难度是可以预见的,所以不是技术没难点,而是难点还没来。”
白书云说完,感觉到在座另外三位部长略带不满的眼神。
没办法,他必须强调这一点,部长怎么看他不重要,重点是李颜怎么看。
在基本所有公司里,技术型、实干型的领导都会喜欢他这种表现,所谓“防患于未然”,所谓“忧患意识”。
预见到未来可能存在的难点,并且未雨绸缪,足够给领导留下好印象。
像李颜这种技术力爆炸的老板,肯定……
“知道难点还没来,那做准备了吗?安全、兼容、接口,这些东西应该是前置工作。我跟银行谈合作,人家问我安全怎么搞,我直接拿出来方案好,还是说‘等我回去研究’好些?”
李颜今天整个会,全程保持着非常平淡的状态,看不出一点情绪,说着听起来似乎有些不悦的话,表情倒是半点变化没有。
四个年轻的部长完全摸不透李颜的想法。
明明李颜更年轻来着。
孙淼脑袋终究活络些,抓住机会说道:
“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阻力,我们都还是要按着最高标准做准备,都要怀着‘事情肯定能做成功’去努力。”
“今天把对应问题的细则梳理好,立伟,优先梳理之前跟董总沟通的情况。”李颜压根没理孙淼的话,“我很快就去找一趟董总,信息不要有误。”
“收到。”刘立伟点头。
“散会吧。”李颜抬手一挥。
四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随着刘立伟果断起身走人,其他人也纷纷跟了上去。
刚出门外,孙淼正准备开口吐槽两句,就看到等在门外的周扬、李光德跟曹海斌,于是把话憋了回去。
这三位对于李颜今天造型的变化反应就小了很多。
周扬跟李光德除了“眼前一亮”就没啥了,曹海斌一如往常大嘴巴,对李颜竖起大拇指说道:
“越来越有老板范儿了李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