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明月问:“如果成熟后没有及时收获会怎样?”

小助手回答道:“作物成熟后如果没有采摘,将会在十倍生长速度下,以自然界的规律,枯萎、老死,并自我繁殖。”

祝明月忙选择批量收获,系统提示采摘猴头菇二十七斤,菌种六斤。

面板就是方便,甚至连自制菌种的步骤都给省了。

她将二十七斤猴头菇放进仓库里,又选择批量种植菌种。

六斤菌种,占用了六平米耕地。

再过五天,她又能收获一大批猴头菇了,美滋滋。

其实,人工养殖猴头菇的产量是达不到一平米二三十斤的。

猴头菇娇贵,成活率不高,且对空气湿度温度含氧量都有很高的要求。

再加上营造菌种适宜生存的环境还得占据一大部分空间。

正常人工养殖猴头菇,每平米能收获六七斤就算不错了。

但小世界才不讲这些道理呢。

只要播种成功,存活率就是百分之百,且无视一切外部条件,野蛮生长。

二十七斤猴头菇,长在一平米的耕地上。

也就是祝明月没有亲自去看,否则定会引发密集恐惧症。

这时的队长家里,祝永祥吃着早饭问他媳妇:“他娘,我昨晚是不是咳嗽次数少些了?”

杜月华仔细一想,颔首道:“好像还真是哈,先前一晚上要咳十好几次,昨晚好像只咳了四五次,嘶,这个周隐,还真有点儿门道。”

祝永祥颇有些自傲地道:“那可不,我看人的眼光,一向不差。”

而此时,有门道的周隐拿麻袋装了一百斤粮食,又用背篓装了十斤猴头菇。

从生产队办事处出来后,直奔村子东头那棵老槐树。

生产队的牛车已经等在那里了。今天四月二十三,连桥乡当集。

从建国起,到六六年之间,农村的农产品、手工制品贸易,都还比较正常。

只是禁止倒买倒卖,禁止大宗交易。

直到六六年以前,很多地方的乡村集市都还是一旬三圩。

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

附近几个乡还会错开赶集时间,方便农民们选择合适的时间,合适的集市,交易农副产品。

虽然三年灾害时,物资匮乏导致集市名存实亡。

但真正毁灭性的打击,还是在六六年之后。

政策变动,一些集市变成了一旬两圩,甚至干脆直接取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