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九,孙安、李彦仙各领一万步骑,分别由真定东南两门出城。
孙安虽有争功之意,但与李彦仙作为平北军正副总管,此时在外就是一个整体,如果相互掣肘会为他人作嫁。
杨长可是有言在先,林冲在拿下相州之后,会帮燕青、孙立取磁州。
而林冲领怀、卫两州军务,其麾下兵力本在河东属第一,如果他帮人拿了相州与磁州,没准还要继续拿洺州。
孙安觉得与内部竞争,不如与林冲外部较劲。
林冲已拿下怀州、卫州,若再拿下相州与磁州,总计就为杨长取四州;孙安、李彦仙此时已取真定,若能取赵州、邢州、洺州,就相当于打了个平手。
当然,如果孙安、李彦仙这边足够顺利,是有希望拿到保底四州后,再与林冲、燕青争一争磁州。
孙安能够这样想,其实是有依据的。
首先,河北金军的主力,一直都在真定与燕京两地,而南边赵州、邢州、磁州等地,在杨长拿下平定军后,便只留少量驻军维持统治,基本有一个强劲对手。
其次,是相州的敌人有实力,吴用此时手里有两万兵马,他还是梁山的前军师,对林冲等人知己知彼。
一来一回,就是优势。
另外。
杨长还留了后话。
在收复河北之后,有意让孙安、李彦仙负责,也就是以后还要共事,不能因为抢功闹矛盾。
此时为荣誉而战,一致对外才符合利益。
昨天夜里。
两人商量了很久,最后达成‘分兵击弱、合兵攻强’的战略。
孙安出真定南门走西线,即先取本州的栾城、元氏两县,然后入赵州取赞皇、高邑、柏乡、临城四县,紧接着入邢州攻内丘、龙岗、沙河.
李彦仙出真定东门走东线,即先取本州的镐城(今藁城),然后入赵州取平棘(今赵县)、宁晋、隆平三县,又入邢州攻尧山、任县、南和.
如果南下一切顺利,两人则分兵按计划攻城略地,如果遇到守军顽强抵抗,两部人马就合兵攻坚。
当初林冲取怀、卫,杨长不但亲自帮忙牵制宋江,还派出诸如阮小七、孙新夫妇等得力干将。
此时为了一碗水端平,便将阳曲来的鲁智深、刘唐、索超、李云等将,平均分配到孙安、李彦仙帐下听用,所以两人的阵容比林冲还豪华。
当然,一起来的真定的卢俊义,孙安觉得头痛的承宣使,并没到南下军中添堵。
杨长特意召卢俊义来此,本就不是为了取南面诸州,而是为了自己当甩手掌柜。
当年童贯任河东、河北宣抚使,宋江、卢俊义从江南战场,被召至河北用来防御金人、平定地方叛乱,他俩很长一段时间都在真定。
金人在河北、燕京一带,盘踞数年已经养成了气候,特别是燕京周边的百姓,当了百余年辽国子民,又当了几年金国百姓,实际做大宋子民不到一年。
相让他们有认同感,并非一朝一夕可成。
杨长此时兵力不够,这时候个人能力再突出,面对撒离喝这种逃跑战术,有能力拿下城池没能力守。
正所谓打江山易守江山难。
本来不多的军队,一旦分散到河北各个地方,而杨长又顾不过来的时候,就很有可能会被敌人各个击破,到那时损兵折将影响整体战略,还要损失这几年不败的神话。
杨长能够快速收复河东,是前期在威胜等地发育数年,积累下收复并能守住的底蕴,这些底蕴也是有限的,没办法直接覆盖河北。
稳扎稳打,才是王道。
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暂以真定为前哨站,等到太行外诸州逐渐稳定,南边两个朝廷没后顾之忧,才会正式收取河北。
要说时间拖久了,拖到金国内乱结束,金军主力重回前线,是不是就没机会?
其实并不会。
杨长对赵福金有承诺,明年夏天前要救出赵佶。
倘若金国内部恢复稳定,重新把注意力放回长城以南,杨长半年前能杀吴乞买,就能顺手再杀个皇帝。
孙安、李彦仙离城当天,杨长就将真定城的军政,一股脑交给卢俊义打理。
卢俊义不是文官?
人家当过永宁军承宣使,当时就是军政一把抓,而且现在真定刚收回,按杨长对收复州郡惯例,会有一段时间军事管理,卢俊义干这事绰绰有余。
只不过,卢俊义接手当天,真定就发生‘民变’。
晋军刚来不到两日,百姓们就看到驻军离城,以为他们也要放弃真定,留下的只是装装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