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江南文官们无耻的解释!

倒反天罡 月下更 2879 字 17天前

朱祐樘心中感慨,论无耻,论不要脸,这群江南文官当属天下第一。

这副说辞,和后世流传的版本,竟然还大差不差。

从前朱祐樘就不太相信这种糊弄鬼的说辞,现在亲身经历了大明皇帝与大明官员之间的明争暗斗,利益争夺之后。

对这种一眼假的说法,更是连个标点符号都不信。

先不说就以朱允炆那种,被文官养出来的软弱性格,能不能逃出南京城。

就假如朱允炆真从戒备森严,满城官兵的南京城里,悄悄跑了出去,并且顺利坐上了下南洋的船。

从时间上来说,也完全对不上啊。

朱允炆是洪武三十五年失踪的,而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是在永乐三年。

若是真为了秘密找到上任皇帝,需要大张旗鼓地准备这么长时间,然后搞得全世界皆知吗?

难道朱棣是想把他起兵靖难,夺了自己侄子皇帝之位的光荣事迹,宣扬到全世界所有国家吗?

而且郑和下西洋次数多、时间长,从永乐三年一直下到宣德八年,其中跨度将近三十年。

朱棣的皇位都已经稳如泰山了,还找那废君作甚?

朱棣是带着兵,在一众勋贵将领们明里暗里的资助下,真刀真枪地将朱允炆从皇位上打下来的。

朱棣能成功登基,是全天下所有武将共同的愿望。

朱允炆大力提拔文官而压制武将,这些武将巴不得早点掐死朱允炆。

哪怕朱允炆回来了,会有任何将领士兵为他卖命吗?

朱允炆的存在,能给朱棣的皇位,造成任何威胁吗?

朱棣又不是那做贼心虚的康麻子,听到朱三太子的名头,就害怕地睡不着觉。

朱允炆九成九是死在了南京皇宫里,那一场大火只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因为朱棣也不想担一个杀侄夺位的骂名。

朱棣下西洋,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赚银子。

什么宣扬国威,震慑四夷,开疆扩土,万国来朝,不过是捎带手的事。

满朝的文武百官,都被朱祐樘这突兀的笑声,给震慑住了。

他们悄悄看向朱祐樘,身上冷汗涔涔,汗水缓缓滴落。

跪在地上的章宁,更是浑身抖如筛糠,惶恐不已。

冷汗已经打湿了他的后背,他心中无比后悔,为什么是他来做这个出头鸟。

但事情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他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强撑下去。

“哈哈哈,真是有趣的说法,朕好久都没有这么开心过了。”

“这种说辞,真是新鲜,也是难为你了,临时想出这么一个借口来糊弄朕。”

朱祐樘渐渐收敛了笑容,看向章宁的目光里,满是冰冷。

“陛下,微臣……臣不敢……”

章宁结结巴巴地开口,心中恐惧到了极点。

仿佛下一刻,朱佑樘就会将其处死。

但令人惊讶地是,朱祐樘似乎没准备为难他。

“够了,笑话就讲到这里吧。”

气氛烘托到这里,朱祐樘也不再兜圈子了,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既然下海是赚钱的,那朕便决定开海,重新组织人手,建造宝船,八下西洋!”

朱祐樘此话一出,满朝的江南文官们,面前一黑,感觉天真的塌了!

朱祐樘还是发现了下西洋的秘密,他们江南走私集团过了五六十年的好日子,要结束了!

当年英宗皇帝命焦宏在闽州督造海船之事,在明实录上根本就没有记载。

就是生怕后面的皇帝,知道了下西洋这事。

可现在朱祐樘再次想要下西洋,这已经证明了他们对皇帝的严防死守,彻底失败了!

下一刻,一群江南文官们,舍生忘死,前仆后继地冲出了队伍,跪在了朱祐樘的面前。

“陛下,万万不可啊陛下!”

“陛下,开海所能赚取的银子,不过是蝇头小利,但造成的后果,可谓是后患无穷啊!”

吏科给事中黄允磕头如捣蒜,声泪俱下地说道:“下西洋耗资巨大,光是宝船的建造,和船员的开支,就是一笔不菲的数目。”

“再加上西洋路远,海上又凶险万分,惊涛巨浪,狂风暴雨,阴岛暗礁,都有船沉货损的风险。”

“每一次下西洋,都要死很多很多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