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沿路国家十分落后,根本无钱购买我大明的货物。”
“哪怕是正常的贸易往来,稍微有个天灾人祸就会血本无归,实在是得不偿失啊!”
黄允说完,又有一位官员,跪在朱祐樘面前,接着哭诉。
“而且沿海一带,倭寇十分猖獗。”
“他们或聚集为盗,啸聚海间,打劫沿途海船。”
“或沿海劫掠乡镇城邑,不仅打家劫舍,还要杀人淫虐,给沿海百姓,带来沉重的灾难啊!”
“自洪武年间开始,我大明就致力于加强海防。”
“直到宣德年间之后,大力推行海禁政策,才大大阻止了倭寇的肆虐,保得沿海百姓,一方平安。”
“陛下若执意开海,倭寇想必又要再次肆虐大明沿海,给沿海的居民带去深深的灾害啊!”
“为了大明沿海百姓的安危,请陛下三思,切莫开海啊!”
说话的人名叫徐崃,官职是大理寺左寺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
他所提及的倭寇肆虐一事,却有其事。
但现在倭寇对大明沿海居民的影响,并没有他说的这么大。
为了引起朱祐樘的重视,他是夸大其词了的。
倭寇真正成为大明心腹大患,还要从嘉靖年间开始。
那时候,倭国正式进入战国时代。
织田信长,德川家康,丰臣秀吉这三个侏儒,骑着野狗一样高的倭马,带着千百个家奴,都快把他们的狗脑子打出来了。
而大量的武士阶级,失去土地,沦为浪人,便跟着走私商船来到大明,劫掠为生。
而现在,倭国还只是刚刚进入战国时代,失去土地的浪人还远没有那么多。
朱祐樘听完后,赞许地点了点头:“两位爱卿所言,很有道理。”
黄允和徐崃神色一喜,可不等他们高兴多久,朱祐樘话锋突然一转。
“只是朕有些好奇,你们对下海之事,为何能了解地如此细致?”
这一句话,顿时又让两人脸色一片苍白。
他们为什么知道这些事?
那还不是因为,他们家里本身就从事走私一事!
此时被朱祐樘问起,他们心中顿时感到一阵惊慌,连忙想方设法地找借口来找补。
“回陛下……这……这是因为……因为……”
“因为微臣……微臣之前在家乡读书的时候,听一位老水手提起过此事。”
“陛下,微臣……微臣也是听家乡的老人讲的。”
黄允和徐崃两人,战战兢兢,结结巴巴地回到。
听这语气,就知道他们两人极其心虚,连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话。
可他们又不得不站出来,阻止朱祐樘开海的想法。
否则,等到朱祐樘真的重新开海的话。
他们,包括他们身后的家族,和整个江南走私集团,都得完蛋!
朱祐樘点了点头,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原来你们都是听乡里的老人说的啊,那看来江南走私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而是由来已久啊。”
“既然如此,那朕还真该好好清查一遍江南,看看到底有多少人参与了走私。”
黄允和徐崃心中一阵绝望,心情懊恼至极,恨不得给自己两巴掌。
本来他们是想要来帮忙的,现在怎么就越帮越忙了呢?
但现在,这些江南官员确实已经顾不上,朱祐樘要清查走私一事了。
清查走私,查的是过去的事情,江南最多也就多死些人,多死些官,没什么大不了的。
江南兴盛了上千年,最不缺的就是人,就是官。
但朱祐樘开海,毁的可是他们所有江南士绅的未来啊!
此海一开,朝廷插手到下西洋的贸易中来,那他们躺着发财了几十年的钱袋子,可就要被朱祐樘连锅端走了!
这下子,江南官员们全都乱了套了,他们不能再坐以待毙!
哪怕是冒着被砍头的风险,他们也必须得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