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六十四生意

我在三国种田 Kalasiki 3361 字 1个月前

“这么多孩子啊。”“嗯,登记时大约超过七十八万。按照吴越人务管理要登记的,所有接生婆都要培训,溺死必须在地方官员监督下执行。所有孩子不正常的都活不过五岁!”“那个说的是残疾么。”“没,都是过度傻了,一般聋子瞎子只是不准婚配而已。”杨晨毓解释道,毕竟全部下手他也不忍。只是杀死先天傻子,节约国家和家庭开支吧。

“这么说,要是一半成活的话,每年要很多布匹粮食呢。”寄奴明显心肠要硬些。

“是啊,要不是迫不得已我原不该这么做的。”杨晨毓又想起曹操在史书中所留下的生民百不留一,千里不闻鸡犬。尤其是让人痛心的是,互相间的战乱残杀,大半北人是被自己同胞杀死吃掉的,而不是战死。

“大王启禀,项勃共项勃英求见。”“见。”杨晨毓发令,转过头,“你俩也别走,看看什么事情。”“诺。”小猪和寄奴一起恭恭敬敬站在一边。

“小臣项勃共项勃英参见我王千岁,祝愿我王······,”“好啦,我从没让你们俩这么虚礼吧。”“启禀大王,张昭求见。”“哦,丞相也来了,见。”张昭这个丞相做得有点冤,人家皇帝大王是直接上司,他这个王国相上面还有三大臣,其它事务大半被分割,甚至于官吏任免都没他啥事,名义丞相,不过就是个办事员了。“微臣参加我王。”“丞相有事么。”杨晨毓问道。

“本来是该直接和庸政大臣商议的,可庸政大臣又去守孝了,只能直接找大王。”“说吧。”“本年度的服装还没发,大王是不是签字,喏,按照去年的旧例,冬季靴子和皮大衣,还有羊毛。”“怎么会拖到这么晚?”杨晨毓不满到,申港都下大雪了,还没发。

“这个,去年是发过一套了,过冬是没问题。由于吴越军需求大,先压压我们这边的,让他们先下发了。”张昭也不拽文,毕竟这里吴越蛮子多,喜欢直来直去。

“那些新人呢,他们过冬还没新大衣和皮靴吧?”“往年也是过冬的,压压俩月还能坚持吧,毕竟戎事为大。”“也对。”杨晨毓想想也没多做责怪。拖拉似乎各个部门都有点,算了,就这么办吧。

“你俩啥事?”“微臣那里积压了军靴一百五十万双,请大王裁夺,要不下发,要不外卖。”“这个官吏的皮靴不是一样的么?”“没,官员的是猪皮、小牛皮和羊皮为主,军靴是牛皮为主,不一样的。”“那压缩给军队的是啥?”“那些是给各地郡兵和内卫的,大部分是猪皮皮靴,是把小吏的移过来。不过既然大王说过做事要公平,不能因为这个就先发官员而小吏再等吧,所以一起等了。”杨晨毓气急,“有才。”“请大王谅解。”张昭还是这个年代知识分子典型,不会和猪尾巴年代那般动不动就恕罪恕罪的,毕竟他也没啥罪,要求恕啥。

“丞相,您看怎么办的好?”杨晨毓也有点烦,发军靴下去的话,怕很多人不穿,那个太厚太硬,不包裹脚布的话都要磨出血,怕发给人家也没谁真穿。

“我看不如这样,新人发一般的靴子,第二次以后领靴子的不如发军靴。”张昭说着解决办法。还是生产上有问题啊,没有调度好。

寄奴出列,“父王,孩儿有个主意,不知当讲不当讲。”“说吧。”杨晨毓看着儿子。

“新人发好的软皮靴子算了。其它的不如折算发钱吧。南洋诸郡上缴的铜锭铸成的大钱都堆满府库了。”小猪也出列,“父王,我能说说不。”“嗯,说吧。”“父王,您不如也穿着厚牛皮军靴吧。”杨晨毓想想,“嗯,好主意,就这么办吧。新官员发小牛皮和羊皮皮靴,新吏员发牛皮军靴,其他以前领过的直接发钱。那个大衣也一样吧。”“好,那么我现在回去改改,等下午再来给您签字。”“丞相,不如就在这里新写一份吧,我签好后您再回去上档登记执行。”杨晨毓想也别下午了。

“好,就这么办。”“项家兄弟,给我们王室一人一双鞋子吧,钱去找少政大臣要。寡人下午就要穿军靴和皮大衣去宫外拜访各位贤者达人。”“谢大王。”项家兄弟知道大王这么作秀下,一百五十万双靴子怕很快就脱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