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自然是询问詹徽的。
詹徽干脆利落地摆了摆手。
要是朝廷官员够用,他也不会提之前的建议了。
但这时候,詹徽的眼神飘向了朱允熥。
朱允熥转过身正对着朱元璋,弯腰行礼。
“爷爷,这次科举虽然出了岔子,但国家选拔人才的决心不能因此动摇。我已经吩咐礼部另择吉日重开恩科,到时便能继续挑选贤士为朝廷效力。”
朱元璋微微颔首:“天下英才不断涌现,朝廷求贤若渴,这一点咱心中有数。”
“不过……”
朱允熥脸上闪过一丝犹豫,“孙儿认为,南方新地安稳需派遣能人管理,如交趾道及三司、府县官员,均需具备治国能力。此举可加速新地融入中原。”
朱元璋深邃的目光定在了朱允熥身上。
他无声地笑了笑,“太孙有什么好建议吗?”
朱允熥坦诚相告:“孙儿认为,重开科举,应当有所变革。”
“变革?”
朱元璋闻言,后仰着头,眼神里多了几分玩味。
大殿里,群臣也纷纷露出不解的神情。
詹徽似有察觉,但不敢确定,好奇望向朱允熥。
朱允熥颔了颔首:“设交趾道三司,主官应由朝廷选派。地方官职空缺多,科举需选拔能推行惠民政策的人才。”
“孙儿觉得科举前三天内容不变,后六天加律法,算术,农学,工学等实用学科,选拔利于交趾道稳定发展的官员。”
要完全废掉老一套规矩,还得慢慢来,先从小处着手,再逐渐加大改革的力度。
最佳做法是用实际技术替换老旧题目,将技术考题融入公文写作能力中,既实用又能展现真才实学。
只要不改圣贤文章就行。
朱允熥这一番话说完,大伙儿心里头踏实了不少。
可没过多久,就有人揪出了个不大起眼、却挺关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