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新弯着腰,“太孙是要给交趾那片儿派官吏?”
他这么一说,旁人也恍然大悟,脸上都写着问号。
毕竟,官和吏,那可是两码子事儿。
朱允熥建议。
“今年赶考举人约7000人,中进士者约500人。大明缺才,地方缺官,特别是交趾道。朝廷可选拔落榜举人中有能力者,派往交趾任地方副手,做官或当吏均可。”
讲到这里,朱允熥向朱元璋行了一礼,“爷爷,孙儿斗胆提议,让这批精选士子前往交趾历练数年,若有所成就,便视同进士,未来或归中原,或入京为官。”
选拔举人充任官府职务,这事说来也不新鲜。
举人本就有资格步入仕途,多是在州县里打转,幸运的话,兴许能在晚年晋升京城,谋个主事、郎中的差事。
但这次,是直接赋予举人等同进士的身份。
这事儿,让詹徽等人心里犯起了嘀咕。
出身终究是出身,如果仅因举人为国家出力,政绩斐然,就给予等同进士的头衔,那正儿八经考出来的两榜进士情何以堪?
长此以往,两榜进士的名头岂不是贬值成了大路货?
更关键的是,要是将来有个赐进士身份的举人,一路攀升到六部尚书的高位,其他人心里会怎么想,又该如何自处?
而朱允熥就是要打破这延续百年的两榜进士传统,将其弄的仅仅作为学历证明的地步。
“当前朝廷急需人才,种种策略皆服务于大明。选贤任能当不拘泥于形式。先看能力用之,而后论功行赏。朝廷若能行仁义之道,自会赢得天下英才之心。”
这话虽然是冲着詹徽那一帮子人去的,但更像是说给朱元璋听的。
朱允熥话音一落,便抬眼望向脸色复杂的朱元璋。
朱元璋尚未开口,朱标率先开口。
“父皇,儿臣以为此法宜先在交趾试行。此举既能激励士人效忠国家,又可缓解朝廷对新领土贪腐问题的担忧。同时,效仿商鞅立木为信之举,彰显朝廷公正与仁爱。”
朱标一发话,还拉上了商鞅做例子,讲得滴水不漏。
这一下,詹徽他们心里那点劝阻的话头算是彻底咽回去了。
朝廷打算借新纳入版图的交趾来向全国人民表决心,这时候谁要站出来唱反调,那不是明摆着找朱标,甚至是皇上的不痛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