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天气还不错,苏阳和哈孜克已经从库兰河里叉了一堆的死鱼,大都是翻着白肚皮的三道黑,这种鱼由于身上有三道黑色的印记,被叫做三道黑,刺少肉多,若是新鲜的活鱼,比厚唇子还要卖的好一些。
“阳哥,现在已经捞的差不多了吧,差不多有上百公斤了。”哈孜克身上被水渍打了一身,没有穿靴子,身上也是湿漉漉的。
这种捞死鱼的成就感,比捞活鱼更有感觉。
苏阳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几十米的河岸线,已经堆满了鱼条子。
这种鱼看着挺多,但是晒成了鱼干,打碎了其实也没多少,顶多够猪崽子吃半个月的。
鱼获在河岸上晾晒着,从昆仑山融化的雪水冰凉刺骨,哈孜克在旁边生了一堆火。
把鱼脏掏干净之后,用树枝把鱼给串了起来,插在火堆旁烤了起来。
趁这会功夫,苏阳习惯性的开启系统扫描,在附近走了走。
整片河谷本身没有人光顾,只有一些附近的牧民,是哈萨克族和蒙古族,每年轮牧的时候,从九月份来到这里,三四月份就去昆山山脉以南的地方。
现在的牧草发黄,牛羊还能吃上最后一茬牧草。
河谷平原中也是最容易出现山流水料的地方,而且当地的牧民家里多少都会有一些奇怪的石头。
其中在和田料的玉石体系中,很多料子都是牧民发现的,比如94于田料,且末料等名震一时的料子,最初都是由牧民开始一手转卖的。
山流水料的玉质是介于水料和山料之间,品质比隔壁料也好一些。也有一些品质相当不错的,可以当做籽料去卖。
山流水料的形成,是由于高山的玉石自然脱落,崩塌落入水中,经过长时间的水流冲刷,有一些落在了河谷的冲积平原,或者是水流湍急的河岸上。
这种料子没有明显的棱角,表面比较光滑,而且和隔壁料一样,带着类似风纹的水纹。
可以说是还未完全成熟的水料。
高品质的流水料开采难度很大,在山间河水或者溪流比较湍急的地方,需要用绳子绑着身体爬下去,很有可能发生坠水。不过像前几年的且末的山流水产量并不多,到了02年以后,河水量大了,很多辽料子就冲出来了,市面上见的且末料也就多了点。
“哈孜,我去河谷那边看看,你看着点烤鱼,别他娘的烤糊了。”
“好嘞阳哥,你带着枪。”
苏阳扛起半自动步枪,缓步朝着河谷深处走去。
现在是冬季,河谷呈现一种黄褐色,高大成簇的白杨树,秋天的落叶堆积在地上,现在从融雪中显露出来,可以满足牛羊的一顿丰盛晚餐。
河谷中的浅草当中,有很多拱起的小土包,这是田鼠打窝留下的。
田鼠和黄鼠狼一样,在雪融的时候会从地下钻出来觅食,如果打上几只,在这里都能卖上好价钱,而且田鼠的肉是可以吃的,虽然苏阳没吃过,但是当地的牧民会把它当做一种大餐。
这些小家伙也不容易被挖到,需要用铁锨掘洞,等它从里面跑出来,再放狗去追,需要耗费一番功夫。
苏阳没什么兴趣逮这种小东西,他向来奉行枪杆子底下出猎物,对那些鹿狍子和黄羊更有兴趣。
不过,就在苏阳走路略过一堆小土包的时候,系统忽然响起了提示。
位置好像就在这些小土包之间,根据亮光的提示,价值预估在三五百左右。
属于大货了。
苏阳当即从提示的位置,开始挖起了小土包,很多都是新拱出来的土包,土质也比较松软,用叉子一撅就能挖十几公分的深度。
在费劲的挖了一会后,突然一只田鼠从洞里跑了出来,身子肥嘟嘟的都是肉。
看着的确很诱人。
苏阳下意识化作闰土,将手中的叉子直接投掷了出去。
“嗖”的一声,叉子稳稳的插在了田鼠身上。
伴随着一阵“唧唧”的挣扎声,苏阳凑过去看了一眼,大肥鼠已经血流如注了。
苏阳拔起叉子,将田鼠给拨弄了下来放在一边,等会可以加个餐,试试这小家伙的味道怎么样。
苏阳回头又继续挖了起来,可这块石头实在是难找,苏阳挖了一米多深的位置,始终没有看到石头的踪迹,草根盘桓交错,苏阳只好将挖出的土重新翻腾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