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月儿看来,这事儿,可没那么靠谱。
远不如老老实实的种庄稼,起码还能算着日子,约莫着大概有多少收成。
猪獾子,狗獾子,之所以价钱那么贵,可想而知……
自古以来都有句话说的好,物以稀为贵。
“月儿,你看看,我们做的围脖跟你的那像不像。”
傍晚的时候,张婶专门领着一帮婶子找上门来,就是为了让明月儿看看她们的成果。
“呃,有些短了,再长些更好。”明月儿仔细查探了一番后,帮张婶她们指出了其中的不足。
听到了月儿的指点后,张婶直接转头就走,回家精进改良去了。
这几天,明月儿见着大家兴致勃勃都张罗着要上山,要去逮獾子去,于是乎,她便将这村里的‘排班表’从新规划了一番。
男的负责搜山打猎,女的便在家里照顾耕地,还有做些手工活。
到底老婶子们都是手艺人出身,且各个都干活麻利,不拖泥带水。
上手之后,仅仅只是这两天,竟做出了三十多条的围脖。
明月儿拿着手里沉甸甸的围脖,心里盘算着,这一条该卖个啥价更合适。
经过和张婶她们一番商量之后,便决定给这围脖一条卖三十文。
“价钱虽然是贵了点,不过,张牟他们回来说,松源镇上有钱的人多,我看,不如咱就给这些围脖拿去松源镇卖。”
“这确实是个好主意,不过就这么几条的,跑一趟,不够费劲的。”
明月儿在心底盘算了一下,当下这跑去松源镇一趟,确实是不够费事儿的。
不过,若要是做个三两百条的,那可就不一样了。
乡亲们拧成一股绳儿,劲儿都往一块使,除了明大勇那两口子一对儿黑心的,旁的没有一个人打坏心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