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艰难的路

教堂什么的,常威是肯定不会进去,在海关馆舍旧址参观了下,他走到岸边,看着江面上川流不息的船只,感慨着,“不愧是羊城,一口通商两百年,果然和京城不同。”

范团儿走到身边,笑道:“自清朝开始这里就有十三行,是全国经济最繁华的地方,还曾经有东山少爷,西关小姐的说法呢。”

东山少爷是指官宦家的子弟,比如常威。

哦,他不属于少爷,如果结了婚,他就是老爷。

常威扶着栏杆探头看向江面,好奇道:“羊城人都很喜欢游泳吗?”

“南方人,又是江边长大的,自小通水性。”负责向导的同志笑嘻嘻的回答着。

常威就用手指着,“这种天气也会下水吗?”

向导走过来,顺着常威手指的方向看过去,脸色稍稍有些不自然。

那片江滩边,四五十人聚集在一起,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抱着木头做成的游泳圈,正在水里泡着学习游泳。

看到常威不解的表情,他小声道:“领导,这些人大概是想要逃港。”

常威愣了下,很是意外这样的回答。

“逃的人很多吗?这么明目张胆?”

“多,特别是从前年开始,有的地方一个村子逃走三成,管都管不住。”

向导就是调查部的人,在常威面前自然不敢隐瞒,见他感兴趣,便继续道:“我们这里好点,宝县,莞城,惠城那边每天差不多有五百人左右逃过去,最严重的时候,每天上千人藏在海边等着。”

还有些话他没有说。

在宝县由东至西百余里长的道路上,自北面而来的外流群众成群结队,扶老携幼,如“大军南下”,来势汹汹,简直有点招架不住。

除了人数众多外,有些逃港者还有组织、有指挥,每人均持有一条4尺多长的木棒,扬言说:“在冲到边界时,不论谁要阻挠我们,我们不能退步,要用棍与他们搏斗继续冲过去,甚至开枪也不要后退掉队,谁掉队就要用棍打谁。”

也有逃港分子以手拉手、肩并肩的示威姿态,强迫民警开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