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第 68 章

不仅是大名府得救,沧州亦是如此。

“你有几成把握。”

潘同方实话实说:“微臣并无把握,眼下没有时间考察。”

修渠这样大工程,怎么也该是多方考察之后才做决定,但如今,没有时间了。

赵琛听罢未言,这法子听上去虽不错,却有未知的风险,修渠必要快,两日之内若不成,修这河渠没有任何意义,这就必须耗费无数人力,而这些人力此时本该用于固堤。

若是成了也就罢了,他和潘同方大抵都可以青史留名,万人称颂。但若是无用,不将人力用来转移人口和补修堤坝上,反倒去做无用功,到时候可没有人会想即便固了堤决口也是必然之事,一切都是因为他赵琛做的这荒唐决定,将人调去修渠。

比起潘同方,无疑是他的责任更大些。潘同方也明白这一点,他虽不是长袖善舞之人,到底也不傻,明白当权者的犹豫。

“微臣并无成算,但此计若成,水患可解。”

潘同方提出了计策却连一句叫他安心采纳的好听话都不会说。

此计若成,此计若成,赵琛闭了闭眼,水患可解的前提是若成,若不成呢?赵琛头一次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这样重,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不仅仅是骂名,还有无数人的性命。

他忍不住想,如果是萧远,他一定毫不犹豫地选择赌。

萧远用兵自来大胆,当年同西夏交战,西夏为夺回失地,增兵三万,而朝廷顾虑契丹人,欲见好就收,不愿增兵,当时萧远手上的人守城可以再进却难。

谁都没想到他敢用几千人唱了一出空城计,钓住敌军几万人,又带人自后方包抄,硬生生营造出一种援军已至的磅礴气势。

那一战就是在西平府,萧远就此封王。

而如果是薛润章,在没有万全的把握之下他不会做这个选择,反倒是凿堤泄洪虽牺牲了一部分人,却也是无奈之举,更重要的是,凿堤泄洪是人为干预,泄洪点在何处是可控可知的。

那么帝王呢?武宗会如何抉择?

赵琛在崇政殿多年,看着武宗重用薛润章,重用萧远,治水,他大抵也会交予一人,有功赏有过罚。

爹爹不会离京的。

随即赵琛又想,他不是任何人,他不是萧远,不是薛润章,他也不是武宗,他只是赵琛。如今要做抉择的是赵琛,将来要担后果的也是赵琛。

他在朝中的布局才刚刚开始,此计若成,他彻底翻身,若不成,他大抵得回“闺阁”去,此后再要摄政,可就难了。

不知为何,赵琛忽而想到在汴口时萧远说的话:你若不来我便回京去。

赵琛笑了笑,大赌小赌都不过是赌一把,深思熟虑之后的赵琛和萧远也没什么区别。

作者有话要说:由此可知琛琛和王叔的区别。

王叔:干!

琛琛:……干!

文中提到的三条河道历史上真实的存在时间如下,感兴趣可以找图看看,稍稍有点出入,差不多就这三条。

南河(1060-1081,1089-1099)

(北)东流(1048-1069)

(北)西流(1081-1093,1099-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