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真.卖国贼

白龙刘骁 骁骑校 4505 字 25天前

天津,总督衙门,李鸿章在三十年前四十七岁时就做到了直隶总督这个位置,直隶总督是所有总督最为重要的,除了京畿之地,监管河南山东军政,重要性可想而知,甲午一战,他被夺去官职,但朝廷无人可用,外派老李做了两广总督没几天,还不是请回来。

人生啊,兜兜转转,山水有相逢,三十年河东,三十年又河东,衙门口的石狮子都没变样,只是自己的胡须全白了。

裕禄将官印交给继任者,并将最近发生的事情讲述了一遍,李鸿章大惊,事态比自己预想的要复杂的多,湖北练勇实际上已经掌控了天津的军事和外交大权,这是匪夷所思却又在情理之的事情。

盖因整个大清就没一个敢负责的官员,直隶环绕京师,距离最高权力枢太近了,很难有自主权,啥事都得请示太后,裕禄又是个无能之辈,秉承的是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原则,任何事情首先想的不是实际情况,而是上意。

裕禄是名义上的直隶一把手,军政大权一把抓,他都这样,其他人更是如此,比如聂士成是直隶提督,看见义和团到处烧杀抢掠,派兵制止是正常的反应,却被上司责罚痛斥,连提督职务都给夺了,再忠心耿耿的人也会变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不敢擅自妄为。

宋庆就不用说了,年岁比李鸿章还大,最擅长就是拖字诀和推字诀,把责任往外推的一干二净,滑不留手就是他,指望他总揽全局,还不如指望庙里的菩萨。

马玉昆就是一介武夫,只听宋庆的,面对复杂局面一头雾水,有人替他拿主意那是最好的。

许景澄倒是个能员,可惜官弱势,手上没权没兵,被压制也是正常。

所以天津的局面就变的如此吊诡,湖北来的客军居然反客为主,当起了家,自行其是,调兵遣将,还把王爷给抓了。

这种做法是不可鼓励的,李鸿章脑子迅速盘算着,现如今谁有兵谁的嗓门大,聂士成是淮军出身,是自己的老部下,可以一用,但并不完全保险,要论兵多将广,那还得是洋人。

一个计谋冒出来,他要掌握好所有势力之间的平衡,也包括内部的,湖北练勇的后台是张之洞,左宗棠死后,张南皮就是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没错,这一切都是张南皮指使的,保不齐他还会对自己下手,所以,天津不能待。

李鸿章当机立断,移驾租界,谁想见自己,就到租界来。

移驾之前,李鸿章先干了一件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把羁押在总督衙门牢房里的载勋载澜两位爷放出来。

这两位是爱新觉罗家的人,是宗室,是皇家的脸面,大清的体统,李鸿章揣摩了几十年慈禧的心思,这点还是很有把握的,就算是要惩办相关人员,那也不该由汉臣做主,杀谁不杀谁,只能太后说了算。

三十个俄国兵护送着李鸿章去了租界,等刘骁处理完足球流氓打架赶过来已经晚了,裕禄告诉他,李堂一句话都没留。

刘骁顿时大怒,国家都这样了,老李还在耍心眼,大清最精英的政治人物如此,国家不亡,天理不容。

……

李鸿章以清国特命钦差直隶总督的身份进了租界,自然得到老朋友们的热烈欢迎,租界给他腾出一栋小楼来做临时官邸,各国使节穿梭一般来拜会,顺便将原先与刘骁谈拢的条款作废,进一步提出更过分的要求。

老李好说话,这个竹杠不敲白不敲。

李鸿章也不傻,原先的条款谈的确实不错,没想到大清有如此会办洋务的人,只可惜是张南皮的人,不过话又说回来,没有挖不动的墙角,他想了想,告诉下人,如果湖北的刘副将来求见的话,要第一时间通禀。

人老精鬼老灵,经历半个多世纪宦海沉浮的老李深谙人的心理,尤其是官场人的心理,我不能主动去哄你,那样就掉价了,就得先拿捏你,逼你主动来求才行。

直隶总督的命令一道道从租界出发出,每一道都带着总督的关防大印和李鸿章的花押,首先老李命令湖北练勇从老龙头火车站和东局子兵工厂撤出,在海河北岸集合待命,又命令聂士成部接管老龙头火车站,命马玉昆部接管东局子兵工厂,这就形成了包围之势,将湖北新军压制在海河岸边,军队最怕的就是被包围,一句话就能灭了这支军队。

还有针对义和团的命令,各军即刻弹压,决不手软。

发布完命令,李鸿章缓了口气,局面尽在掌握,当然也不能掉以轻心,假如湖北兵拒绝听令,武卫军也不配合的话,他还有后手。

马玉昆收到李鸿章的命令,没有第一时间出动,而是先找宋庆商量,宋庆似乎对老李的一切做法都不意外,眯着眼摆摆手:“军令如山,照做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