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70年后这代农村娃们来说,每年腊月之后家家户户杀年猪、吃杀猪饭的场景,可能是所有童年生活的记忆中,最为丰满的回忆了。
隆冬的艳阳天里,请来了杀猪的老汉,整个庄子的男女老少都会过来帮忙。
在场院里垒起灶台,大锅烧着开水。
姑婶妯娌们摘洗着青菜萝卜,一边喜气洋洋的家长里短。
小娃们正在切磋放鞭炮、烟花的技艺,池塘里的浮冰还没有融化,哪个操蛋孩把一颗点燃的大炮竹扔在了码头边的冰面上。
伴随着一声巨响,四周的浮冰纷纷裂开,也把正在洗菜的成子妈妈吓得一个趔趄,差点栽进了水里。
几位老人坐在廊檐下喝着陈茶晒着太阳,叙说着一些陈年旧事。
谁家过去有多少亩田、哪家出过举人秀才、还有“闹红军”、抓壮丁、鬼子跑反,“停火”(三年自然灾害在江淮农村的说法)的时候怎么饿肚子等等。
都是些古老的话题,都是这块厚重的乡土上发生过的往事,像狗蛋老爹的山羊胡子那般的悠长。
几个力气壮的大人与屠夫老汉合力,把喂养了一年的土猪摁在了台板上。
老汉手起刀落,冒着热气的血沫咕噜噜的喷薄而出。
猪儿没有多少的呻吟和挣扎,就安详的闭上了眼睛。
等一块块殷虹的血豆腐成型出锅之后,杀猪饭就开场了。
大别山特色的一锅炖换成了天字号的大铁锅,猪肉猪血、萝卜青菜、粉丝豆皮,在农家巧妇们精湛的厨艺下天然糅合,鲜辣的浓香弥漫了整个庄院。
还有满桌的腊鹅、熏肉、咸鸡、咸鱼,各色的菜肴比过大年还要丰盛。
村庄外行走的路人,也会笑着嘀咕谁家又杀猪了。
如果是熟识的过客,还会循香前来,打打牙祭。
主人家当然会敞开了胸怀热情招待,让他们吃好喝好。
几十年来受委屈的肚皮,终于在改革的春风里得到了解放。
大块吃肉、小盅喝酒,各家轮流做东,酒足饭饱之后再去赶场乡村大戏。
这小日子过的,解放前万恶的地主老财家奢靡的生活,也不过如此吧。
民间调查发现,“包产到户”给中国乡村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民幸福感、获得感最强的年代,应该是在80年代初期的两三年里。
后来随着商业化的兴起,物质和精神层面的诱惑越来越多,乡村亲朋邻里之间的贫富分化日益加剧,这种翻身解放的幸福和喜悦感也就慢慢的淡漠下去了。
昔日热火朝天的杀猪饭也由最初全村老少的共同狂欢,变成了家族内的聚会,再到后来的悄无声息。
古道热肠的乡风早已远去,市场化的时代找个邻居割稻割麦都要付工钱。
即使是在僻远的乡村,人们也在攀比谁家在城里买房了、谁家子女开回的车子高档、谁家的儿子当老板了。
那些十年寒窗考上大学的学子们,回到故乡也不再有昔日的荣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