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岳飞的历史评价 转摘:王曾瑜

?一、岳飞在抗金战争中的地位

宋朝是当时全世界最高度发展的农业文明社会,其农业以租佃制为主。宋代文明大大超过唐代文明,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宏大的进展。近代史家从宋代文明中发现若干近代文明的原始征象,但这并不意味着宋代文明已经接近,或者行将蜕变为近代文明。相反,从主流方面看,宋代文明正是传统文明的延续、深化和堆积。一种文明愈是发展得过于成熟,则蜕变为一种新的更高的文明,似乎就愈是积重难返,步履维艰。

在宋代文明的正常发展中,受到了两次严重的冲击和破坏,第一次是公元十二世纪女真人的南下,第二次是公元十三世纪蒙古人的南下。

发生于公元十二世纪的宋金战争,是中国历史上范围很广、持续很久的民族战争。在岳飞生前,酷烈的战祸遍及宋朝除四川、广南和福建以外的各路,对经济和文化造成很严重的破坏。即使岳飞身后的近一百年,自黄河以南,到长江以北的广阔地域,大多人口稀少,经济凋敝,没有恢复到北宋末年的水平。1南北分裂的局面,严重地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给各族人民造成深重的苦难。

女真族侵入中原,吸收了先进的汉族文明,固然使本民族取得了飞跃的进步。但是,这却是以先进文明被严重摧残,出现大破坏和大倒退为代价的。

特别是在岳飞生前,即女真族南侵之初,乃是汉族文明遭受劫难最主要的、最惨重的阶段。除了大规模的烧杀抢掠外,对汉人民族意识刺激最深者,一是对汉族男子强行“剃头辫发”,二是强制推行奴隶制。宋朝的民间奴婢,大多“本佣雇良民”,“雇卖与人”,2他们与主人之间虽有身份差别,其实已是原始的雇佣关系。金元之际,中国北方社会奴隶制成分的扩张,当然是严重的倒退。岳飞被害三十年后,范成大出使金朝,看到一个女婢颊刺“逃走”两字,写诗说:“屠婢杀奴官不问,大书黥面罚犹轻。”3他从汉文明的高度,看不惯此种野蛮行为,表示义愤。

在金朝女真贵族的侵掠、屠杀和奴役之下,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族民众,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其动员之广,规模之大,持续之久,在中国古代史上是没有先例的。中国现代大文豪鲁迅先生曾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4在抗金战争中,这样的猛士,无论是留名后世的,或者是没有留名后世的,何止成千上万。正是这些猛士们的奋斗牺牲,保卫了当时最先进的文明,也促进了女真族的进步和汉化。南宋初期,作为抗金的中心人物,前后有四位。第一位是李纲,他在朝廷掌政,却仅任相七十五日。第二位是宗泽,他以东京留守、开封尹的身份,虽未被授予全权,事实上却主持了前沿军务一年。第三位是吴玠,他作为战区统帅,自绍兴元年至绍兴四年,在川陕交界率军独立抗击金军主力。第四位是岳飞,他也是战区统帅,从绍兴四年克复襄汉,到绍兴十一年遇害的八年间,

一直是南宋抗金的主角。当然,就后世的名望和影响而言,岳飞又超出了前面的三位。

这四人的共同命运,是必须受制于朝廷,特别是受制于作为降金主角的宋高宗。吴玠专事自守,与宋高宗尚无多少冲突,而李纲、宗泽和岳飞三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以宋高宗为首的投降派的打击和迫害,其中以岳飞的下场最为悲惨。故陆游诗说:

“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遗老不应知此恨,亦逢汉节解沾衣。”5

岳飞本是扶犁握锄的农家子,他投身抗金,最初也不过是一员偏裨小将,却很快地崭露头角,从靖康元年至绍兴三年的八年之间,便跃升为战区统帅。岳飞许身和效命抗金战场十六年,后八年是其生平业绩的主要阶段。尽管他是南宋四五支大军的统帅之一,论官位,他也一直低于刘光世、韩世忠和张俊,但是,岳家军作为南宋抗金的主力和中坚,却是举世公认的事实。故宋孝宗后来也对岳霖说:

“卿家纪律、用兵之法,张、韩远不及。”6

为着光复故土,南北重新统一,维护文明和进步,岳飞不屈不挠地奋斗了后半生,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仍履践着自己“尽忠报国”的誓言,表现了一种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他作为一位历史伟人,受到中国人世代的尊崇和纪念,是理所当然的。

1南宋关于淮南东路、淮南西路、京西南路和荆湖北路地荒人稀的记载很多。范成大《揽辔录》,《攻愧集》卷111《北行日录》记录了金朝河南地区的荒凉景象。《金史》卷47《食货志》也说,即使到金章宗初年,“河南地广人稀”。

2《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4咸平六年四月癸酉,《宋会要》刑法2之148。

3《石湖居士诗集》卷12《清远店》。

4《华盖集续编记念刘和珍君》。

5《剑南诗稿)卷25《夜读范至能揽辔录言中原父老见使者多挥涕感其事作绝句》。

6《金佗稡编》卷9《昭雪庙谥》。

二、岳飞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地位

为说明岳飞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地位,有必要将岳飞与当时的抗金名将作一番比较。

陆游诗说:

“堂堂韩岳两骁将,驾驭可使复中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