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岳飞以及主角,读本书者,必看。

关于岳飞以及主角,读本书者,必看。

对于岳飞其实在写本书前,天豪并不太了解岳飞的一切,只知道他是一个民族英雄,另外也从《说岳》中了解一个大概。

但是对于《说岳》里的岳飞,天豪并不喜欢。

因为《说岳》里的岳飞塑造更可以说是失败,把他塑造成了一个愚忠而迂腐的形象,也给很多人对历史上岳帅的认识造成了误解。尤其是曹宁杀死汉奸父亲起义,岳飞竟斥之为不孝,逼得曹宁自杀。万俟卨、罗汝楫触犯军令罪不当赦,岳飞却以仁厚待之。张保探监撞死在岳飞面前,岳飞竟夸为义气。王横要保护岳飞,岳飞竟加阻拦,让钦差将王横乱刀砍死;施全要刺死秦桧为岳飞报仇,岳飞魂灵却拿住他的两臂,使他被捕斩首

更加胡闹到的把中华英雄和西来佛教扯上关系,岳飞的遭遇,金人的入侵都成了上天惩罚,因果报应。

所以,这一开始天豪并没有打算写本书的意思。

后来一次意外,看了一个帖子上面为秦桧平反,岳飞是罪人,秦桧反而成了英雄,觉得莫名其妙,但看起来确实有几分道理。

那是因为天豪当时不了解情况,不了解岳飞,更加不了解那段历史。

于是,刻意翻阅了宋史,又看了王曾瑜先生的《岳飞新传》以及邓广铭先生的《岳飞传》,这才恍然,对于岳飞的崇拜油然而生。

在历史上的岳飞并不是一个完人,他刚直、他固执、他倔强、他有打过败战也干过错事,一个真真实实的岳飞出现在了面前。

这个真实的岳飞完完全全配称的上“民族英雄”这四个辉煌的大字。

简略的说反对岳飞的两点:

第一、迎回二圣、还我河山。

有的人说这是岳飞的死因,因为岳飞忠于徽钦二昏君,想要将他们迎回来当皇帝。其实这是无稽之谈。

徽钦二昏君本身不具备治理国家的正常能力,胡闹二十年搞得山河破碎天下皆知,对岳飞个人更谈不上有何恩义。岳飞之念念不忘“迎还二圣”,并非忠于此二昏君个人,更非要请他们回来与赵构争皇位,而是这种辱社稷之君既不肯自尽殉国,辱于敌手就成国耻,压得天下汉人抬不起头。

这点君轻社稷重的道理,赵构明白,岳飞明白,天下士子百官也明白。只有愚昧无知的后世说书人才不明白,胡诌什么赵构怕徽钦回来争位才不肯北伐。这才导致了普遍人都这么认为。

岳飞的心声在他的“满江红”中,已经体现了出来。“满江红”中有这么一句‘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靖康耻”三个字,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就是三个字,可是对于宋人呢,这三个字又意味着什么?

这三个字意味着国耻,大宋的国耻。

在宋朝君是君临天下,后是母仪天下。君是大宋之尊,后是大宋之母。大宋之尊,受人羞辱,大宋之母,受金人千万人骑跨。

这是天大的事情,就跟南京大屠杀和五九国耻一样,南京大屠杀、五九国耻是我们中国的国耻,而靖康耻则是大宋的国耻。

国耻岂能忘却?

岳飞正是铭记国耻,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血洗国耻,北上伐金。这类人跟抗日英雄有什么两样?

所以,岳飞是不折不扣的英雄。

其二、关于岳飞的愚忠。

这点也很荒唐,岳飞真的愚忠吗?

不,岳飞一点也不愚忠恰恰是因为岳飞是当时少有的不“愚忠”之人,才让赵构非杀害他不可,若和韩世忠那样对赵构痛哭流涕大表忠心,事事顺赵构的意,哪来的杀身之祸呢?

岳飞后来被杀,正是因为他的不愚忠。

赵构被金国吓破了胆子,特别是在赵构第二次起用秦桧做宰相,并于绍兴九年与金国订立了第一次所谓和约之日,赵构下诏大赦新收复的州郡,夸大其词,在赞美自己的功绩。

岳飞这里给赵构起了一道奏章,其中的主要话语是:臣幸遇明时,获观盛事。身居将阃,功无补于涓埃;口诵诏书,面有惭于军旅!尚作聪明而过虑,徒怀犹豫而致疑:谓无事而请和者谋,恐卑辞而益币者进。臣愿定谋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燕云,终欲复仇而报国;誓心天地,当令稽颡以为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