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一个东西,佐证越多,越想越繁杂的时候,或许咱们试试最简单的方法,也许能有新的发现。
我今天找到的这些资料,不敢说能证明什么,但是,既然能在拍卖会出现的两次,已经证明了在乾隆时期,的确存在着这么一批春寿宝盒。
至于这几只宝盒是否属于同批制作,需要第二个论证。
由于条件限制,我们没有办法拿到更多的东西来比对。几位老师既然带来了扁瓶与印盒,说明这两件文物有时代特点,分别体现乾隆时期与乾隆之后的工艺水平。咱们不妨就比对一下他们的细节。”
他把扁瓶和春寿宝盒挪近:“咱们首先看这两件器物的整体造型。
扁瓶属于盘口溜肩,圆腹圈足的造型。宝盒整体成圆形蒸饼状。
这两个造型中,都有很重要的弧线,也就是对圆形的处理。从整体来看,两件器物的圆形处理,都属于雄浑饱满的类型。
再看器物纹饰。掐丝蜿蜒,呈闭合线,造型准确。”
他找到两个器物上相似的纹饰:“大家看,对笔画的处理如出一辙。
另外,扁瓶和宝盒都用了蓝作为主色调,填入釉色非常准确。没有出现漫漶的粗糙手法。”
他指着宝盒上的人物纹饰与扁瓶的三道回文纹饰:“这两件器物上,都有相同的鎏金工艺。”
最后,他轻敲宝盒,宝盒发出悦耳的声音。
“无论是宝盒还是扁瓶,都是金光灿然,坚实厚重,这是乾隆时期的珐琅工艺的特征,属于乾隆御制掐丝珐琅精品。
诸位,再请看这只印盒,釉色虽然艳丽,差了一分雍容华贵的韵味,所以,这是乾隆时期之后的工艺。优劣很明显。”
沈瑜细致的比对工艺特点。
于老师与几位研究员点头赞同。
翟坤与索老师一直没有说话,等沈瑜说完话,他正想反驳,却听到工作室内,响起一阵鼓掌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