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真是大大出乎了他的预料啊。
要知道后世对康乾盛世可是给起了个‘红薯盛世’的别名的。
在中原红薯、土豆、玉米已经相当普遍了。
这些作物耐旱性极强,让各地大量难以灌溉的山丘旱地终于有了用武之地,数千年来第一次被视作耕地而得到开发利用。
而几乎所有的农民也都知道,有玉米参加轮作复种的土地,比没有玉米轮作的土地普遍可增产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番薯这玩意儿更哪怕是在眼下这个落后的时代亩产一两千斤也是轻轻松松。
可是伏羌县种植的却还是高粱、糜谷这些低产耐旱作物。
“此乃地方官之不作为也。”
蒋希宗狠狠的拍着屁股下的石头。
红薯土豆玉米对民生有多么重要,作为一个入仕二十余年的老官僚,他再清楚不过了。
不说别的,就以归德府为例。
那里可是豫东平原,土地肥沃,更不缺水源。自然条件比不上江南鱼米之乡,也远远胜过河西之地吧?
就那他此前的几人知府也都在大力推广玉米土豆红薯的种植,只因为人口膨胀太厉害了。
乾隆六年时候(中国第一次人口普查),归德府上下人数也不过刚刚超百二十万。可等到他蒋希宗上任的时候,归德全府人口已经超过了二百万。
几任知府不大力推动土豆红薯玉米的种植,如何才能叫归德府平安无事啊?
而据他说之,这等情况还不止是归德一地,便是他老家苏州,这三四十年中也是人丁膨胀的厉害。那就是因为市面上多出了玉米土豆番薯这些价格便宜的杂粮粗粮。
“这做事儿果然是要亲自走一走看一看才算真切啊。”
赵亮眺望四方。
来伏羌之前,他从户部、吏部了解到的情况是,伏羌人贫地瘠,百姓多开梯田以补己用。当时他觉得开梯田好啊,只要有这个自然条件,再有人愿意花钱,那梯田开辟还不是轻而易举啊?
甚至他还能在山顶上修建储水池,收集雨水,灌溉梯田,这可比当地原始的梯田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