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页

现在开始回忆 S飒 3605 字 2022-10-07

后来,我又悄悄展开这张纸条,做贼心虚地涂掉了两个男生的名字。毁尸灭迹后,愣愣看着吴承承的问题:你觉得 l 和 x 谁帅?

我在他的字母上打了个小小的勾。

然后叠好垫在了文具盒最底层。

——————————————————————————————————————————————————————————————————————————

006 千禧年发生了什么

20 世纪的最后一天。千年虫引起的全球恐慌就在眼前,末日预言甚嚣尘上,我们将迈入怎样的世界?

嗯,这不是一个小学生该思考的问题。 1999 年 12 月 31 日,据说是因为学校想省供暖费,提前放了寒假。晚上,电教室没开门,我和吴承承败兴而归,在家属楼下边吃糖葫芦边聊天。 帽子围巾手套捂得严严实实,就像雪地里的两个地精,宁愿冻着也不想回家。 吃到一半,看见李免从家里出来,手上提着个饭盒。 “干嘛去?”我叫住他。 “我爸在机房加班,我送饭过去。”匆匆忙忙地紧着步子过来。 “你不冷吗?”老远就注意到他羽绒服敞开着,露出里面的白毛衣和一大截脖子,看着就哆嗦。 “你俩不冷吗?”李免随口反问,然后试图单手去拉拉链,没能成功。 正好人走到跟前,我把糖葫芦横着叼在嘴里,含糊道:“我帮你拉。” 嘴合不住,再加上这一说话,口水差点流出来。李免眼疾手快地把糖葫芦给拿走,居然没有幸灾乐祸:“你小心冻得粘嘴上。” 说完还给我,连带着饭盒也递过来:“帮我拿一下,我自己拉。” “哦。”抿抿嘴,略感尴尬。 吴承承不知道在一边酝酿什么,这时候才凑过来问:“诶,徐之杨在家干嘛呢?好几天没见他下来” “好像在学英语。”李免回答,麻利地整理好衣服,拿上饭盒,“我走了。” 我俩各怀心事目送他离开,不知怎么的,突然觉得糖葫芦索然无味。半晌,吴承承恨恨说:“徐之杨怎么这么用功?” “你知不知道市里的小孩都在补英语了?”我不以为意地回答,跺跺脚驱寒,“徐之杨以后是要回市里念书的,跟咱们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吴承承很不服气,“我看跟这个没关系,还不是因为他妈是英语老师,徐之杨真可怜。” 我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学着我妈的口吻道:“这话你可别跟徐之杨说。” 很显然吴承承并不知道徐之杨家里的事。他妈妈确实是英语老师,可这一学期都没怎么上课,貌似精神状态一直不大好。 徐之杨常常在家学英语,还不知道是谁陪谁。

----

我俩闲扯两句就各回各家了。吃完晚饭,正在房间整理书桌,听到“叮叮”的金属碰撞声——有人在敲窗外的防盗网。 我家住一楼,以往也有人图方便,敲窗户喊我出去玩。但这大晚上的,还是冬天,就显得很诡异了。 探起身,悄悄把窗帘掀起一道缝,看见李免站在窗外正冻得搓手,被路灯晃得很不真切。 “你干嘛呢?”急忙把窗户打开,外面的冷风呼呼往里灌。 “嘘。”他比划了个手势,走近了点,勉强露出半截身子,“你窗户关小点吧,外面冷。” 我很纳闷,李免今天怎么不像他了。难得这么温和,让人恍惚,不禁愣愣追问:“你怎么了?” 他拧拧眉毛,那股劲儿又上来了,从防盗网的缝隙伸手进来,作势要推上窗户:“你问题可真多,我走了。” “诶诶诶,”抓了椅背的外套穿上,又靠到窗边喊他,“我穿上外套就不冷,你刚从机房回来吗?” 李免根本没挪地方。他答应了一声,想了半天才开口,“明天要是世界末日了怎么办?” “什么?” “你知道千年虫吗?” “我知道,”最近新闻里都在播,想不听都难。但从没放在心上,不免含含糊糊,“……那是什么?” “计算机程序的故障,可能导致一场灾难。”他看起来很严肃,严肃且担忧。 我听得云里雾里,而李免的水平也不足以解释更多。想来他爸是计算机老师,应该说得准,于是一股脑扎进他的情绪里,跟着忧心忡忡。 这阀门一开,就止不住了,仿佛世界末日就在眼前。 “我爸妈可能还不知道呢,怎么办啊,”我越想越难过,带上哭腔催促道,“你也赶紧回家吧。” “嗯。”他可能已经想了挺久,显得更淡定一些,安慰道,“没事的,应该不至于那么严重吧。” 这安慰已经起不到什么效果,我一心想着要把消息告诉爸妈,无暇顾及其他。 李免叹口气转身走出两步,又回过头,“我怕明天……所以觉得要来看看你。” 我一时呆住,直到他走出视野,仍然对着夜幕神游。

----

第二天早上。是的,有第二天。 我昨晚是跟爸妈挤在一起睡的。睁开眼,正好看见我妈在挂新的日历。她撕掉封面,上面的大字昭示着: 2000 年 1 月 1 日。 千禧年来了,世界没什么变化,寒假如期开始了。 这个寒假发生了两件事,把我的生活填得满满当当。 一件是,大学给所有老师发了一笔住房补助款,2 万块钱。当时我喜欢吃的炒面,2 块钱一盘。2 万块是什么概念,每日三餐吃炒面,能吃 9 年多。 据我不完全统计(数据来源:偷听爸妈聊天),大部分老师准备用来装修,还合伙联系了装修队,年后开工。 他俩也有这个想法,结果年前走亲访友,正巧遇到个钢琴老师。她夸我手指长,有天赋,是学钢琴的好苗子。 我这个人最受不住夸奖,几句就飘上天。那阵子也正好开始流行学习乐器,几乎每家小孩都报了班。 于是我爸妈一拍脑门,没多久补助款变成一架钢琴,搬进我房间。 另一件是,几家大人不知怎么商量的,让我们寒假到徐之杨家补英语,学新概念。借吴承承吉言,可怜的不止是徐之杨了。 我真的不喜欢英语,又没有法子。第一天补习,抱着厚厚的教材,拖着步子往楼上走,刚好碰见李免在敲门。 没来由地脸一红,想起“末日”前的晚上,越发别扭起来,没话找话说:“你也来补英语啊。” “不然呢,”李免没事人一样,又敲了两下,说,“非得像你英语那么差,才能补吗?” 我开始怀疑那天晚上是不是做梦了。

007 当我妹妹你愿意吗?

门开了,屋里的暖意扑面而来。 这是我第一次来徐之杨家。虽说家属楼的房型都一样,但他家处处透着与众不同:简单的木质家具,米色的亚麻沙发,同色系的窗帘地毯,都是淡淡的色调。 怎么形容呢。世纪之交的家装市场主要流行两大风格,一是雍容喜庆风,典型代表:花窗帘、花玻璃、花布罩一切。 另一种是小老板风,典型代表:油光锃亮的皮沙发和大号茶几。 徐之杨家太脱俗了,当时词汇匮乏,就两个字,洋气。 我和李免挤在门厅,一边换鞋一边探头探脑地往里看,感觉被人轻拍了一下帽子。 是徐之杨,笑得眼睛弯着:“新年快乐啊鹿鹿。” 同龄的小孩里,只有他一直这么叫我,带着天然的亲切感。当即咧嘴一乐,傻呵呵回:“新年快乐。” 话音刚落,前面正换鞋的李免猛地起身,羽绒服帽子直往我脸上招呼,毛领从额头扫到下巴,鸡毛掸子似的。 避无可避,我五官都皱成一团,脱口而出:“你干什么啊李免!能不能轻点!” 他回头瞥了一眼,假模假式地说:“新年快乐啊姜鹿。” 说完趿上拖鞋悠哉悠哉地进了屋。

——

徐之杨家的书房改成了简单的教室,我进去时,只有吴承承坐在桌前,正百无聊赖地整理文具盒。 “你怎么来这么早?”

我边说边坐到她旁边,屁股还没挨上椅子,就看这人把手里的笔往面前一放,嘴快道:“这有人了。” “还带占座的,”尴尬扎着马步,“谁啊?” “徐之杨。”她眼里放出狡黠的光。 “切……”我哭笑不得,嘟囔,“在人家家里,还需要你占座?” 吴承承突然不好意思起来,硬着头皮讪讪道:“主要是你看,咱俩天天坐一起,补课就别当同桌了吧。” “是是是,”只好勉为其难地坐到另一边,随口问,“杨姨呢?” “在隔壁那屋,”吴承承压低声音,“我才知道,原来杨姨留过学。你看他家,像不像外国电影里的。” 我并没看过几部外国电影,但在这儿找到了解释,恍然大悟,点头附和道:“难怪呢,像。” 两个人正嘀嘀咕咕,听见门外的脚步声不自觉一缩脑袋——是杨姨进来了。 我们家属楼有几位美女,比如李免的妈妈周姨,再比如这位不常露面的杨姨。但她俩是完全不同的美。 周姨是那种飒爽的美,明朗外放;她是无攻击性的美,温和内敛,带点懒倦。 “是鹿鹿吧。”声如其人,也轻轻柔柔的。她看了我半晌,才又转过头去,“这是承承?” 我俩连忙点头,乖巧状:“阿姨好。” 杨姨只是淡淡一笑,稍微探身朝外喊:“之杨,李免,进来吧。” 小喇叭立马跟上,放开嗓子:“徐之杨!李免!上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