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
京畿之地。
一支打着明军旗帜,人数为两万的步骑混合军队举着火把,披星戴月。
两万的正卒与三千后勤补给和大批车架组成了长长的队伍,远远眺望去就如同一条正在前进的火龙。
北京城的城楼上,张好古穿着单衣站在城墙之上眺望着远处,那出神的目光不知在思量些什么。
忽然,一件大氅披在了身上,张好古扭头看去继而释然一笑:“原来是太冲啊。”
“元辅可是在等南京五军营与神机营的兵马?”黄宗羲问道。
张好古微微颔首:“是本阁力主对草原开战,也是本阁力主让曹文昭主动行事不可让皇太极占领草原,如今还是本阁力主从京师调兵驰援曹文昭。”
“眼下这朝廷心腹之地,京畿之所,只有寥寥两万兵,就算皇上放心,本阁也不放心。”
“总要等江南的两万兵到了,本阁才能安心。”
黄宗羲看了一眼依靠着城墙已经睡着的张安,无奈的笑了笑,又对张好古劝道:“初春乍寒,夜晚湿冷,元辅还要保重身体才是。”
张好古笑的很轻松:“本阁的身体,本阁清楚,这点风还吹不倒我。”
“对了,曹文昭那里有军报传来没?”
黄宗羲摇了摇头。
张好古没说话,但心里止不住的担忧,曹文昭以三万兵正面对敌皇太极十万大军本来就是劣势,可偏偏他还要保护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巴连衲都,还要让察哈尔部不至于被皇太极吞并。
这才不得不以三万兵马迎战皇太极。
本来兵甲就是劣势,若是周遇吉的援兵晚了一两日,那可就要出大问题了,很有可能朱由校和自己辛苦谋划的草原战略直接失败。
而且最大的影响,还是大明好不容易竖立起来的胜利形象,如今朝廷威望正盛,民心依附,不仅仅是朝廷一系列惠民政策,均田地废苛政,还因为朝廷屡战屡胜,让大明好不容易有了点精气神。
这点精气神来之不易,若是被这战打掉,那自己就真的罪过了。
呼出一口热气,张好古望着远方眯起了眼睛,他已经看到一条长龙在向这里前进。
紧接着,有飞骑驰来:“江南五军营、神机营已至十里外!”
张好古松了口气:“好啊,好啊,有了这两万兵,朝廷就能稳定下来了。”
黄宗羲也是瞅见了远处那条蜿蜒的火龙,他笑着说道:“元辅,如今江南的兵也到了,您赶紧回去吧,夫人已经怀胎十月,您不能不陪在夫人身边啊。”
张好古听了点了点头,是啊,朱七七已经怀胎十月,太医说临盆就是这几日的事情了,可眼下草原之上,数万大明将士正在和皇太极厮杀着,他怎么可能抛下国事不顾啊。
眼下他肩膀上担得可不是自己那个小家,整个朝廷都压在他身上呢。
眼见今晚可能无事了,张好古吩咐道:“让大营准备好肉汤饭食,等将士们到了,安排他们入驻大营,吃饭休息。”
“将士们星夜赶来,记得多准备热水,让将士们泡泡脚,解解乏。”
一旁的一名军将说道:“喏。”
舒缓了下筋骨,张好古拍醒张安:“走了走了,回家再去睡。”
张安迷迷糊糊醒过来,吧唧了下嘴:“嗯,哦”
可还没等张好古下城楼呢,就听到急促的马蹄声传来:“草原急报!”
“草原急报!”
张好古和黄宗羲互视一眼,随即快速说道:“张安,你先回去吧,告诉夫人我晚些回去。”
“太冲,去内阁。”
黄宗羲说道:“是。”
等张好古从城楼赶回内阁时,朱由校和内阁诸公,各部尚书已经到了。
看着张好古急匆匆进来,身上还带着风霜,朱由校就知道张好古去城楼了:“师父,可是江南新军到了?”
张好古说道:“正是,江南五军营、神机营两万步骑已至十里外,臣已经吩咐下去,准备肉汤热水,让将士们驱寒解乏。”
说完,张好古又问道:“臣在城楼上就听见草原急报”
朱由校将军报递给张好古,张好古一看,眉头立刻皱起来,这军报已经是五天前的了,曹文昭率军三万与皇太极十万大军对峙察罕浩特。
看了看一旁刚被叫醒,还有些迷糊的魏广微、黄立极,再看看一旁神情凝重的张瑞图、卢象升、乔允升,张好古看向朱由校:“皇上,臣记得武英殿有最新的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