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68章 雄心壮志,万国来贺

大明顺天府,

京师皇宫之中。

西苑之中郁郁葱葱,一行人等正漫步这座皇家园林。

朱由校,张好古,魏公公,还有内阁诸人朝中百官,此次算是朱由校带着他的内阁秘书团和京城臣子们放松心境,游山玩水。

「皇宫哪都好,就是太大了些,那么多间屋子,始终缺少了些人味。再怎么修葺,无论是种植林木还是豢养花草,都差了些意思;因此后宫中人多养些猫猫狗狗的,权当是个陪伴。」

「皇宫里侍候的太监宫女,人不少,但照料的地方也多,朕终日所居之地,也不过那么几间屋子。说起来,那偌大的皇宫,朕待得最多的,也不过武英殿,乾清宫等地,所以比起皇宫,朕更喜欢西苑,西苑环境好啊,碧波荡漾,郁郁葱葱,多了些人气,山水气。」

「那各地进献的奇珍异植也好,异兽瑞兽也罢,朕都养在这,这西苑的环境好啊,养人;说起来,这西苑亭台宫阁也不少,静下心来看,倒是有几分仙气。」

朱由校说着,瞥了眼那岛上的宫阙亭台,一片金黄火红的火树银花间可见飞檐拱斗凋梁画栋层层依叠宛如重峦叠嶂,廊桥百转风铃跃动,飞鸟仙鹤立于水面之上倒是颇有仙家气象。

十月金秋,西苑的各类植物依旧葱郁,朱由校一袭玄衣穿着,还真有几分道家仙长模样。

说起来,大明朝还真是崇道的,道家的许多思想与儒家思想都很符合大明朝,更何况朱由校还遇到了佛寺整出来的那些破事来了一出皇爷灭佛好生清理了下这些年来在大明朝野蛮生长的佛门顺带敲打了下道家。

但太祖洪武爷也好,成祖爷也好,都是好道的,而武宗、世宗就更不用说了。

到了眼下,佛家那些事出来,道家的气运倒是涨了不少,朱由校也就顺水推舟的扶持道家了。

最主要的,还是佛家那劳什子的宣传,什么今世受苦来世享福都还是好的,但鼓励人们供奉佛寺,玩什么出家就断绝尘缘不婚不娶也与原本家庭断绝关系,这就很了。

更何况佛寺不事生产不服劳役,掌握大量人口还有田地还做着生意,一些佛寺仗着人多欺男霸女强占田地的事也没少做,对大明朝来说已经没什么作用了。

其实道家的思想也不是全部适合大明,但比起佛门来说,本土道家思想更契合,而且朱由校可不仅仅是崇道,要知道大明最主要的还是儒教,而朱由校跟着张好古学习,更加全面一些,儒法道三修,全面发展。

法家、儒家、道家三合一,才是朱由校的王道,是朱由校执掌天下治理天下的主要思想,无为而治,但也无不为,如今的朱由校可以说已经出师了,他已经不是当初那个练习时长两年半的皇帝个人练习生了,已经是一个出色的皇帝了。…

就拿佛门来说,别看被朱由校打压的厉害,但佛门依旧能喘气,一些地方朱由校依旧该用就用,而且用完再扔毫不客气,可以说把帝王那一套玩的无比顺熘。

欣赏着这片山水景色,黄立极说道:「把皇家科学院设在这,陛下对学士们太过厚爱了。」

朱由校挥了下手整理衣袖:「这些学士,都是大明朝的宝贝,他们钻研的东西,是大明的万世之基,朕怎么厚爱他们也不为过。」

「朕不指望长命百岁,也不求他们给朕练什么九转金丹,只要他们沿着眼下的路子继续钻研下去,多造一些对大明有益的东西出来,朕的银子就没白花。」

说着,朱由校看向这些掌握着大明核心权利的相公们和京师各部的臣子们:「朕把大家伙叫来,是大家的确辛苦,自天启二年开始,朕推行新政,这麻烦事也就越来越多。到了天启五年,新政全面推行,朝廷各项政策下去,每年又

有战事,大家伙都忙的很啊。」

「眼下南洋的事定了,接下来徐徐发展即可,而这大明朝也拖了各位的福,如今越来越好,离不开诸位的兢兢业业。有诸位尽心尽力的替朕操心,朕是越来越舒服了,大明的日子红红火火,朕也不能累着诸位,请大家来散散心,游游湖。」

张瑞图躬身说道:「还是陛下圣君临朝,知人善任,才有我等为朝廷效力,有如今的大明。」

朱由校笑着点了点张瑞图:「次辅这话,朕听着开心。什么圣君临朝之类的,朕不敢当,但这知人善任嘛,朕自认眼光还不差。嗯,朕这十年时间,看差过人,也轻信过人,但说看的最准的,就是首辅了。」

张好古听了微微躬身。

朱由校笑着,转身负手看向远处的岛屿亭台:「都说当明君难,要兢兢业业,要任人唯贤,想要开创一份基业难,但想要守住基业更难。如今民间都说朕比肩成祖爷,是堪比唐宗宋祖的明君。」

「朕听了,欢喜是有,骄心也有,可难免的,也有些心虚。唐太宗十六岁上马杀敌,十八岁灭隋,二十七岁登基开创贞观之治,一生征战无算,灭国无算,上马治军下马治国,治理的贞观朝声威赫赫,万国来朝。」

「再说成祖爷,马上皇帝,五征漠北,七下西洋,一辈子征战沙场,与唐太宗一般亲临阵失,打的四方咸服,四海归一。」

「论征战沙场也好,治理国家也罢,朕都不如他们,可朕的天启朝,如今也是平定四方,也是万国来朝,也是盛世天下。想来朕这些年,不过是知人善任,用人不疑罢了。」

「多亏了诸公鞠躬尽瘁,朕能过的清闲些,舒服些,尤其是多亏了师父,把朝政理得通畅。」

听到这,内阁这些阁老们有些狐疑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黄立极、乔允升、钱谦益三人互视几眼,又看看一本正经的卢象升,再看看张瑞图,搞不懂皇帝到底要说什么,而朝中百官就更是狐疑了,一些人倒是擦了擦虚汗,随即板正脸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朱由校笑道:「自天启二年,朕提拔师父以来,朕这耳边,流言蜚语就没少过。到了天启五年朕让师父做了这首辅,那明里暗里的流言就更多了。各种言论,各种明枪暗箭,可能是嫉妒师父年纪轻轻就入了阁又做了首辅,大明朝没这个道理;也可能是觉得师父坏了他们的事,继而心生嫉恨」

「朕本来以为啊,这随着新政越来越好,大明的盛世越来越好,百姓日子越来越好,这样的流言蜚语总该少些了吧?可没成想啊,是越来越多。百姓认的,有些人不认,他们啊只认自己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