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地也就罢了,大唐现在地广人稀,能开荒的地方大把。
可这建房子要钱,吃饭要粮,而现在李世民手头上这些都很紧缺。
钱财说来大唐建国之后剿收了不少,高祖在长安称帝的时候,隋朝长安城积累的财富都归了李唐。
后李世民打下洛阳,也为国家带回来了无数财物,现打败了突厥,清剿了对方的王庭,自然收获不菲。
但大唐剿获的钱财虽多,但开资实在太大了,大唐建国之后封了无数爵位,这些都是要给田给钱的
再加上国家一直在打仗,开资惊人,现在朝官俸禄多以布帛米粮为主,都鲜少有机会领钱
为此,现在只要一涉及钱粮之事,李世民就一个头两个大,北伐这场持续了半年的大战实在消耗了太多的钱粮。
现在普通百姓手中已是无粮可征,普通百姓手中无粮,就只能从大户手里掏了。
大唐立国不久,可世家贵族却有无数,这些世家除少数是随着李唐的建立而崛起的新贵之外,其它的大多数都是承传了数代乃至千年的大族。
这些世家盘根错节,枝繁叶茂,他们手中握着的钱财粮食若是集中起来,只怕比国库还要多上许多。
只不过这些人都高高在上惯了,心里也没什么为朝庭分忧的念头。
他们不肯主动,李世民自然只有自己主动了,去年岁末,他已经让文彦博和侯君集两人去征调过一回,关中大户几乎被他刮下了一层皮。
地方他也传了召令下去,让各地尽可能的向当地大户商贾手中征调一挟粮备用。
但是地方上没有人督导,官方不愿得罪地方豪强,敷衍了事,成效显然远不能和京城相比。
从召令下去到现在已经几个月过去了,从各地调转回来的粮食却少得可怜。
关中这一块,经历了去年岁末那把火,是不能再征了。但是大唐这么多的州府郡县,有钱有粮的大户不少,想征调些粮食其实不难,征不到,不过是地方官不愿得罪人罢了。
李世民拧着眉想了一会,最后决定派钦差下去督促征粮,为了避免地方官员推脱,他所派遣的钦差都是文武搭配的组合,即每队钦差以文官为主,再配一名武将辅助,并配卫队。
意图只有一个,那就是在不激起大规模的反抗下,让他们不计代价,一定要把粮食给征回来。
不然朝廷这么多张等着吃饭的嘴,若是大家都没粮可进,就要出大事了。
李世民在做了这个决定之后,也没找众宰相相商,直接在次日的朝会上颁布了旨意。
除了要差遣六队督粮的钦差之外,还在圣旨中特别强调,不许向那些已经食不果腹的贫民百姓征粮。
李世民也知道这道旨令下去,注定要得罪许多的世族豪强,可他已然不惧,有了北伐这一战的基础摆在这里,只要他不是逼得天下老百姓都活不下去了,就绝不会有人敢起什么异心。
大臣们突然听到他下的这道圣旨皆吃了一惊,有些保守的老臣下意识的就想站出来阻止,毕竟皇帝如此简单粗暴的作法,很有可能激起一应世族联合抵抗。
可当他们的视线与李世民碰到一起的时候,溜到口边的话就缩了回去,现在的陛下,已经不是以前的陛下,他一旦真正下了决心要做的事,是无人可以阻止的。
就这样,这条旨令顺利的颁布下去,合适的钦差人选很快就被选出来,这些人选出来之后,有皇帝在一旁监督,自然没人敢拖延,大家很快马不停蹄的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