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六郎勒马,“小姐,公使库到了。”
众人下车,各司其职,阮六郎和武同自是去喂马,搬行李包袱。
闻言良拿了拜帖去和库里的押司会面。丰秀儿已由着公使库里的小厮带着一行人,入了宅院最里,一处院落之中。
院落坐北朝南的正房唤作疏雨轩,一厅两副,左右各有一个上房。正房之外的东西两侧,各开着两间厢房,供随从使用。
晏亭柔和赵拾雨自是占了疏雨轩左右各一间正房,共享一个厅堂。
晚上的菜饭虽谈不上多可口,可在这山间道路之中,吃些清野时鲜,也是颇有意趣。
众人吃了饭,各找各自的事情去做。赵拾雨和晏亭柔就坐在疏雨轩的厅堂里,看着此间公使库里所贩卖的书籍。
公使库历来有印书的惯例,因朝廷拨下来的款项不够公使库招来送往各类官员的,最初就印些书籍放在公使库里买卖。
一来二去,竟成了驿道之上的一处生意,外出为官或游历的人,路过各地公使库,都要去里面买些书籍,送人或自留都是不错。
时日久了,公使库的书籍种类越发的多了起来,印刷的质量、装订的质量也越来精细。【1】
加之公使库本就在各地的驿道之上,交通便利,渐渐也就成了贩卖书籍的场所,不单各个公使库有自己雕版印刷的书籍,也会放些四通八达转运途径此地的全国各地书坊的书籍售卖。种类着实繁多的很。
疏雨轩的东西双侧墙上各摆了一个黑漆木的书架。与往常人家的书架子不一样,打的极简单,不过就是方方正正的格子式的架子,无柜子,无抽屉,自也是没有门,只求放下更多的书籍。
轩内宽敞,这两墙壁书架上的书籍不下千本。晏亭柔怎会放弃这样的机会饱览一番群书呢。她恨不得一夜都不睡才好,将没瞧见过的书籍,统统翻一遍。
这个公使库在以文为名的江南西路,不单有自己印刷的书,还有南北往来途径此处各类书坊、印坊出版的书籍,应是个书坊中的集大成者。
赵拾雨也颇有兴致,两人就对坐在长书案前,各自翻看着各种书目。
书籍的扉页多会有刊印的出处,以及是何缘由印制此书。而封底会有刊工的姓名及印坊的名字。
如晏亭柔手中的这一本,就列明了是在熙宁元年,奉旨开板雕刻的《荀子》,她展开到写有“国子监印制”的那一书页,拿给赵拾雨看,笑说:“赵监丞,你们国子监的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