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意识论】
本书杜撰部分。
潜意识一直以来,都是被认定为是理智思维的一部分,就像是电脑里的程序规则。但问题是,潜意识可以主动启动,而且管理的优先级高过理智本身。因为这个规则,所以你无法用命令电脑自爆。或者说,你可以用一个特别大的游戏让电脑的显卡烧坏,但是你无法用知识把你的大脑给挤爆,因为到了极限,你自己会昏倒。昏厥是对人体和精神的一种保护。你无法控制潜意识。
这就像小时候上微机课,你可以用你的电脑打游戏,但是老师在讲台上可以控制你的电脑,让你不能打开游戏。潜意识现在就是这样的存在,不是理智的附属品,甚至比理智本身更像身体的主人,连身体要不要发烧都能控制,这种事超级管理员的权限,这种囚徒一样的设定,有些让人绝望。
【意识矛盾】
本书杜撰部分。
有很多的心理疾病,是人的潜意识和意识不协调造成的。意识就是理智,潜意识就是本能。当本能和理智开始冲突,人就会有纠结的情绪。
就像是捡到了一个钱包,理智告诉你要还给失主,但潜意识却告诉你占为己有。很多人就在这种纠结中,心情郁郁寡欢。
有的身体疾病不是生理性的,而是情绪引起的。就是因为压抑的情绪,导致出现内分泌失调、失眠的等情况,时间久了,身体也会生病。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忧思成疾。
【记忆植入】
德国有心理学家做过相关实验,成功对实验者编造了一段完全不存在,但是他们相信发生过的童年回忆。
所以记忆是可以被篡改的!只要满足三大条件。
第一个条件,想篡改的记忆必须合理。也就是必须要用共通性,让人觉得是可以在自己身上发生的。合理性非常重要!如果编出来什么遇见神仙之类的,肯定没人信!
第二个条件,必须有信得过的人帮助确认真实性。一个陌生人跟你说过去的事情,你不会相信。但是这个人是自己的父母,或者是特别信任的人,那么你就不会有怀疑。因为你信任他们。
第三个条件,重复。在不断的重复之后,印象加深,虚假的记忆才会开始重构。
【真实痛苦与思维痛苦】
本书杜撰部分。
人痛苦的根源,仅仅是来自于思维的矛盾。这个世界上,除了身体受伤以外的一切痛苦,都来源于人自己的想法。甚至可以说,除了身体的痛苦是真实的,其余的痛苦,什么爱恨情仇,都是不真实存在的痛苦。
一个人因为一件事痛苦,但是如果失忆了,是不是马上就不痛苦了?但如果一个人骨折了,就必须要老老实实的治好,不可能一下子就变好了。这是真实的生理痛苦。
所以说,只有生理上的痛苦是真实的,其余的痛苦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真实,都是大脑自我矛盾的产物。思维是痛苦。
【阈值】
阈值又叫临界值,是指一个效应能够产生的最低值或最高值。此一名词广泛用于各方面,包括建筑学、生物学、飞行、化学、电信、电学、心理学等。
越是拥有更多社会资源的人,越会做出格的事情。因为对于普通人来说的享受,已经满足不了他们了。见得太多,得到太多,阈值太高了,需要更强烈的刺激。
【智力相容性】
其实恋爱关系中,两个人的智力其实是有关联性的。因为人和人之间智商差距太大,是很难沟通的。所以人们通常都会和自己智商差不多的人在一起,这就是智力相容性。
【恋爱与隐性人格】
一般来说,你喜欢的某个人,其实对应的恰恰是你的隐形人格。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两个人相爱的时候,内心会产生一种非你不可的笃定,其实是来源于潜意识的熟悉感。
你可以迫于现实和一个不喜欢的人在一起,即使你们没有任何的矛盾,甚至生活越来越好,但后面的日子还会非常煎熬。这种煎熬不是来源于现实伤害,而是心理的伤害。除了生理受伤以外,其他任何的痛苦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虚假的。所以这就从侧面证明了,你的潜意识在抵触这个人。
当你的理智思维无法控制自己去想念一个人的时候,那就是爱上了那个人。而这种感觉的初始,一定是某种让你心动的感觉。这种感觉被文学家和诗人们赋予了太多的抽象概念,但是在心理学家的角度里,这其实是一种熟悉感。
你在对方的举手投足之间,看到深埋在潜意识中的另一个自己,也就是被自己潜意识压抑的隐性人格。
【完美心理与完整感】
强迫症一种。其实每个人都有完美心理,这种心理包含着每个人的方方面面,就算不是处女座,也会如此。就像有的人定期剪头发,剪指甲,就是因为多余的头发和指甲,对他来说是多余的,不能忍耐的,所以必须要把身体多余的部分给清理掉,从而达到一种心理上的完整感。
【躯体完整性认知】
每个人都有一种身体完整性的认知,超过这个认知的部分,就是多余。而多余的部分,必须清理。
就像有很多人,喜欢在网上看牙齿矫正、智齿拔牙、清理黑头、可视掏耳、骨骼矫正,甚至是脚部甲沟炎清理的视频。这种视频内容有时候会血腥甚至污浊,但看这种视频会有一种难以言说的爽快和舒适感。为什么呢?因为这种视频满足了潜意识中的那种身体完整性的认知。就像是强迫症看到不规整的东西被清理一样,很爽。
【启动效应】
primingeffect,启动效应。人会因为之前受某一刺激的影响,从而使得之后对同一刺激的知觉和加工变得容易的。这也是潜意识的一种体验。人会被自我没有意识到的周边刺激所影响,从而改变行为。
比如一家超市,只要让面包的香味充斥整个空间,人们就会不知不觉的买更多的东西。再或者,酒吧里都是劲爆的音乐。但只要在喝酒前,听到劲爆的摇滚乐,人们就会觉得这杯酒的酒劲比平时都要大。
人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说闻到面包的香味,大脑会倾向于发出和食物有关的信息或者指令,让你购买更的东西。还有很多人喝酒要看气氛,自己一个人在家喝,就喝不下去。但是有人陪着,就喝得下去,其实也是有道理
【双相情感障碍】
又名双相障碍、躁郁症,是一种既有躁狂症发作,又有抑郁症发作的常见精神障碍,首次发病可见于任何年龄。
当躁狂发作时,患者有情感高涨、言语活动增多、精力充沛等表现;而当抑郁发作时,患者又常表现出情绪低落、愉快感丧失、言语活动减少、疲劳迟钝等症状。
其临床表现复杂,其复杂性体现在情绪低落或者高涨、反复、交替、不规则呈现的同时,伴有注意力分散、轻率、夸大、思维奔逸、高反应性、睡眠减少和言语增多等紊乱症状。还常见焦虑症、强迫症、滥用金钱,还会出现幻听、被害妄想症、精神高度紧张等精神病症状。
其病因多形演变,发作性、循环往复性、混合迁徙性、潮起潮落式病程不一而足,比如3个抑郁期跟着2个躁狂期。间歇期或长或短,间歇期社会功能相对正常,但会对大脑的功能损害,反复发作后,会出现发作频率越快、病情越发复杂的情况。
【过去回避心理】
本书杜撰。小时候做了很蠢的事情,长大后没有记得,你混的风生水起,你正开心的时候却发现人群中有一个你小时候的玩伴,这个玩伴如今已经和你很陌生了,但是他却知道你所有的糗事。
这个时候,人最正常的心理是努力回避,回避不了就交好,试探询问,总之是避免自己曾经的糗事再公之于世。甚至连带着你看向这位玩伴,心理也是有些不喜的。
【心理学善恶论】
本书杜撰。在心理学研究这个维度,用社会上简单的善恶去判断正确与否,根本是不可理喻的,因为心理学研究的方向,就和正常人无关!
人有一个误区,就是觉得心理学很正常正统的研究,所以稍微有一点出格就无法忍耐。但这个想法是错误的。不要用完美的角度去看待心理学,如果说现代医学是建立在无数人的白骨上,那么心理学其实也差不多如此。真的不是那么伟光正,必然要伴随黑暗。
【盖奇的头骨】
神经学历史上最有名的病人,盖奇。在工地上干活的时候,被一根铁棍穿破了头骨,铁棍从头顶向下贯穿,从左侧脸部穿出。但是在这样的重伤下,他居然活了下了。可是从此以后,性情大变。原本是彬彬有礼的绅士,变成了粗俗无力,无视规则。